亚马逊雨林砍伐加剧全球变暖,2024年火灾面积创19年来新高
亚马逊雨林砍伐加剧全球变暖,2024年火灾面积创19年来新高
亚马逊雨林,这片覆盖南美洲北部、横跨8个国家的广袤绿色屏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它不仅为数以万计的物种提供了栖息地,更在全球气候调节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近年来持续不断的森林砍伐,正在将这片“地球之肺”推向生态临界点,进而加剧全球变暖。
亚马逊雨林:地球的绿色守护者
亚马逊雨林占地约72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澳大利亚的面积,拥有全球一半以上的热带雨林资源。这里栖息着超过40,000种植物、3,000种鱼类、1,300种鸟类和428种哺乳动物,每平方公里就有超过750种树木,是地球上生态系统最复杂的区域之一。
这片雨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被誉为“地球之肺”。它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约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对缓解温室效应功不可没。然而,这一自然奇迹正面临严峻威胁。
砍伐加剧:碳排放激增
2024年对亚马逊雨林来说是残酷的一年。极端干旱和猖獗的野火肆虐了雨林的大部分地区。据统计,仅2024年1月至10月,巴西亚马逊地区就有约1510万公顷的森林遭受火灾,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圭亚那的火灾数量也显著增加。
更令人担忧的是,亚马逊雨林的碳排放状况已经出现逆转。根据美国非营利组织亚马逊保护协会的研究,巴西亚马逊地区已经从碳汇转变为碳排放源。在过去的20年里,整个亚马逊生物群系减少了约17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巴西境内的部分却排放了36亿吨二氧化碳,超过其吸收量。这一排放量相当于纽约市年排放量的三倍。
全球气候的“温度计”
亚马逊雨林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全球气候。当森林被砍伐或烧毁时,储存在植被和土壤中的碳会被释放到大气中,加剧温室效应。此外,雨林的减少还会改变局部气候模式,影响降水分布,进一步扰乱全球气候系统。
2024年的干旱程度创下新纪录,亚马逊河水位连续两年跌至历史低点。巴西的情况最为危急,亚马逊河的一条主要支流水位降至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位。这种恶性循环——干旱导致森林退化,森林退化又加剧干旱——正在将亚马逊推向一个危险的临界点。
保护行动与国际合作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国际社会正在采取行动。巴西政府已将亚马孙地区的零森林砍伐议程列为优先事项,并重启了亚马逊基金,该基金由发达国家供资,用于资助旨在停止毁林的各类项目。
中国和巴西在全球环境治理方面的合作也日益紧密。2023年4月,两国决定在中国-巴西高层协调与合作委员会框架下成立环境和气候变化分委会,并承诺加强合作以落实“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未来展望
2025年将成为亚马逊地区的关键时刻——《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将于2025年在巴西北部的帕拉州首府贝伦市举行。这将是各方讨论亚马逊保护问题的重要平台,也将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新的动力。
然而,要真正扭转亚马逊雨林的退化趋势,还需要更多努力。这不仅需要各国政府的政策支持,更需要全球消费者改变消费习惯,减少对导致森林砍伐的产品的需求。正如拉丁美洲危机组织的顾问布拉姆·埃布斯所说:“亚马逊地区的福祉是全球共同的责任。”
亚马逊雨林的未来,关乎地球的未来。保护这片绿色宝藏,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