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辐射致癌?专家:正规检查辐射量远低于安全标准
CT检查辐射致癌?专家:正规检查辐射量远低于安全标准
近日,“每多做一次CT患癌风险增加43%”的话题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让不少公众对CT检查的安全性产生了担忧。对此,南京市第二医院医学影像科副主任张国庆主任医师表示,这种说法存在一定的误导性。医生按照诊疗规程建议患者做的正常的医学检查,产生的辐射是安全的,不会对人体产生附加伤害。
CT检查的辐射量到底有多大?
CT检查确实会产生一定的辐射,但其辐射量远低于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水平。根据国家发布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成年人诊断参考水平》,不同部位的CT检查辐射剂量各不相同:
- 头部CT检查的平均辐射剂量为2mSv
- 胸部CT检查的平均辐射剂量为6mSv
- 腹部CT检查的平均辐射剂量为8mSv
- 腰椎CT检查的平均辐射剂量为6mSv
而我国放射防护标准规定,一般情况下一年内不超过50mSv,若每年都接触辐射,连续5年、每年平均不超过20mSv。也就是说,只要接受的总辐射量控制在安全数值内就是安全的。
公众对CT检查的常见误解
误解一:“CT检查辐射很大,会致癌”
事实上,一次CT扫描的剂量在几mSv到几十mSv范围内,远低于100mSv的安全阈值。国际放射委员会(ICRP)的报告显示,只有当辐射剂量超过100mSv时,才会增加致癌风险。而普通人一年内接受的辐射量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
误解二:“CT检查比X光片辐射大很多”
虽然CT检查的辐射量确实高于普通X光片,但这个差异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例如,一次胸部CT检查的辐射量约为6mSv,而一次胸部X光片的辐射量约为0.1mSv。这意味着一次胸部CT检查的辐射量相当于约60次胸部X光片,而不是网络上流传的“400次”。
误解三:“CT检查是‘万能’的”
CT检查虽然在很多疾病的诊断中非常重要,但它并不是“万能”的。对于一些疾病,如软组织损伤、神经系统疾病等,MRI(磁共振成像)可能更适合。此外,过度依赖CT检查不仅会增加辐射暴露,还可能导致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
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和孕妇:对辐射更敏感,如无紧急情况和特殊需求,应尽量避免CT检查。
需要频繁检查的患者:如恶性肿瘤患者,医生会权衡利弊并选择低剂量扫描技术。
新技术让CT检查更安全
随着技术的进步,CT检查的安全性正在不断提高。AI智能剂量技术可以根据受检查者的年龄、体重、检查部位等因素自动匹配最小辐射剂量。低剂量CT(LDCT)的扫描辐射剂量明显低于普通CT,如一次胸部低剂量CT的扫描辐射剂量约为1mSv,仅为普通胸部CT的1/5~1/6。
科学对待CT检查
CT检查作为目前临床疾病诊断的重要辅助工具之一,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已经相当成熟。对于是否需要进行CT检查,一定要遵医嘱,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在满足诊断需求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患者的辐射暴露,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同时,患者也要正确看待CT检查的风险,既不要过度担忧,也不要掉以轻心。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CT检查,才能真正发挥其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