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立春到大寒:24节气的时间表与农谚集锦
从立春到大寒:24节气的时间表与农谚集锦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24节气是古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的时间系统,它不仅指导着农事活动,还蕴含着丰富的民俗和农谚。这些节气和农谚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小学生课本中,有一首《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春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诗歌意思:
春:立春、雨水、惊蛰( zhé)春分、清明、谷雨;
夏: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春之节气与民俗农谚
立春
节气时间:每年2月3日至5日
民俗农谚:"立春一日,百草回芽",意味着春天到来,万物复苏。
雨水
节气时间:每年2月18日至20日
民俗农谚:"雨水落,春耕忙",提醒人们春雨滋润,是春耕的开始。
惊蛰
节气时间:每年3月5日至7日
民俗农谚:"惊蛰雷动,虫蛇出洞",表示春雷响起,冬眠的生物开始苏醒。
春分
节气时间:每年3月20日至22日
民俗农谚:"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强调春分时节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
清明
节气时间:每年4月4日至6日
民俗农谚:"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时节适宜种植瓜类和豆类作物。
谷雨
节气时间:每年4月19日至21日
民俗农谚:"谷雨时节,种棉忙",谷雨是种植棉花的最佳时期。
夏之节气与民俗农谚
立夏
节气时间:每年5月5日至7日
民俗农谚:"立夏三朝看夏收",意味着立夏后不久就可以收获夏粮。
小满
节气时间:每年5月20日至22日
民俗农谚:"小满小满,江河易满",提醒人们注意防洪。
芒种
节气时间:每年6月5日至7日
民俗农谚:"芒种忙忙种",是播种和收割的繁忙时节。
夏至
节气时间:每年6月21日至22日
民俗农谚:"夏至一阴生",表示夏至后白天开始变短。
小暑
节气时间:每年7月6日至8日
民俗农谚:"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形容天气炎热。
大暑
节气时间:每年7月22日至24日
民俗农谚:"大暑不热,五谷不结",强调大暑时节的高温对农作物成熟的重要性。
秋之节气与民俗农谚
立秋
节气时间:每年8月7日至9日
民俗农谚:"立秋处暑,热死老鼠",形容立秋后天气依然炎热。
处暑
节气时间:每年8月22日至24日
民俗农谚:"处暑十八盆,河里洗个澡",意味着处暑后天气开始转凉。
白露
节气时间:每年9月7日至9日
民俗农谚:"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白露时节稻谷成熟。
秋分
节气时间:每年9月22日至24日
民俗农谚:"秋分种麦正当时",秋分是种植冬小麦的最佳时期。
寒露
节气时间:每年10月8日至9日
民俗农谚:"寒露降,天气凉",提醒人们注意增添衣物。
霜降
节气时间:每年10月23日至24日
民俗农谚:"霜降见霜,赶紧收藏",意味着霜降后要开始准备过冬。
冬之节气与民俗农谚
立冬
节气时间:每年11月7日至8日
民俗农谚:"立冬补冬,补嘴空",强调立冬后要进补。
小雪
节气时间:每年11月22日至23日
民俗农谚:"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年",小雪时节下雪预示着来年丰收。
大雪
节气时间:每年12月7日至8日
民俗农谚:"大雪纷纷落,明年好收成",大雪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冬至
节气时间:每年12月21日至23日
民俗农谚:"冬至大如年",冬至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小寒
节气时间:每年1月5日至7日
民俗农谚:"小寒大寒,冻破石头",形容小寒时节极为寒冷。
大寒
节气时间:每年1月20日至21日
民俗农谚:"大寒小寒,准备过年",大寒时节人们开始准备春节。
24节气不仅是时间的划分,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些节气和农谚,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总结,还能够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
让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