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江区文物保护协会:守护千年文脉的“最美文物守护人”
涵江区文物保护协会:守护千年文脉的“最美文物守护人”
在莆田市涵江区白塘湖畔,有一座被誉为“莆田第一历史文化名村”的洋尾村。这里不仅见证了李氏家族的千年科举辉煌,更成为了涵江区文物保护协会工作的缩影。
千年古村的新生
洋尾村始建于唐代,因地处北洋平原近海处而得名。这里曾是科举望族,从宋至清,出了98名进士、62名举人、216名职官。村中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如李富祠、佥判第坊、白塘科第坊等,见证了李氏家族的科举辉煌。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建筑面临着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的双重威胁。2014年,涵江区文物保护协会成立,这群文化守护者开始了他们的使命。
文物保护的“涵江模式”
涵江区文物保护协会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积极探索文物保护的新模式。他们不仅关注单个文物的保护,更注重整体文化环境的维护。
协会通过定期巡查、建档立册、修缮维护等方式,对区内文物进行全方位保护。同时,他们还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形成文物保护合力。在他们的努力下,洋尾村的古建筑群得到了有效保护,成为了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侨乡文化的守护者
在涵江区的另一端,江口镇的侨乡文化同样凝聚着文物保护协会的心血。这里曾是福建重要的侨乡之一,侨胞遍布全球,人数已超38万人。百年前,许多江口人远渡重洋,勤俭刻苦,拼搏闯荡,有了“无兴不成镇,他乡亦故乡”的传说。
文物保护协会深知侨乡文化的重要性,他们积极推动侨宅保护和利用工作。通过开展“侨厝赋能”工程,对全区140处华侨建筑进行登记建档造册,实现使用权流转,并进行活化利用。同时,他们还通过侨宅认养项目,号召爱心企业、社会人士参与侨宅认养,出资进行定期的修缮维护,让沉睡的侨房“醒”过来。
荣誉与未来
2024年,涵江区文物保护协会被评为福建省第三届“最美文物守护人(团体)”。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协会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所有文物保护工作者的鼓舞。
如今的涵江区,文物古迹焕发新生,文化氛围日益浓厚。文物保护协会的工作仍在继续,他们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历史文脉。正如协会负责人所说:“文物保护是一项长期事业,需要一代代人的接力。我们将继续努力,让更多的文物得到保护,让历史文化得以传承。”
在涵江区,文物保护协会的工作不仅保护了文物本身,更唤醒了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热爱。这些文化守护者用自己的行动,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