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旗春晚:地域文化盛宴
奈曼旗春晚:地域文化盛宴
2025年奈曼旗春节联欢晚会以“地域文化盛宴”为主题,通过评剧、民俗文化、非遗项目的展示,不仅展现了奈曼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历史底蕴:奈曼王府见证三百年沧桑
奈曼王府,这座始建于1863年(清同治二年)的建筑群,见证了奈曼旗近160年的历史变迁。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官式建筑群之一,奈曼王府不仅是清代奈曼旗最高行政机构所在地,更是蒙古王公官邸的典范。
王府总占地面积31000平方米,包括中轴区和东西两路跨院,前后五进院落,共12组套院,211间房屋。中轴区为王府主殿堂和寝宫区,西路跨院是王府政务区、家庙和后花园,东路跨院是王府内务府区和亲眷寝居区。这座王府是成吉思汗第28代孙、奈曼旗第11任郡王德木楚克扎布修建的。他是道光皇帝皇后钮钴禄氏四公主固伦寿安公主的驸马,是身份最高的固伦额驸,在道光、咸丰、同治三朝任职。
奈曼王府博物馆成立于1985年,现有展厅46个,展陈内容包括奈曼地域史、奈曼旗史,草原药王占布拉道尔吉蒙医药馆,北方民族文字艺术馆、泥塑收租院等奈曼旗历史文化的专题陈列,还有司典院、政务院、寝宫院、内务府院、馆驿、马厩、粮仓等展示郡王工作、生活环境等8个院落的复原陈列,展出文物包括红山文化玉器、夏家店陶器、辽代瓷器、清代服饰、少数民族古文献、明清家具等2000多件文物。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交融并济、民族团结的重要窗口。
奈曼王府布局精巧,雄浑瑰丽,雄伟壮观,集塞北风情、藏传佛教、蒙古民族建筑特色于一体,是中华民族建筑艺术的瑰宝。奈曼旗地域史展厅,展示了奈曼旗前8000年到近800年的地域沿革和行政归属。奈曼旗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生息繁衍的重要地域之一,是西辽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距今约一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便有人类在这里活动。自西周到元朝时期的三千余年间,东胡、乌桓、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草原民族,次递承接,修政经武,发展经济,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游牧文明,各民族在这片土地上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不同凡响的历史文化,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多元一体的形成和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文化荟萃:非遗项目展现民族风采
奈曼旗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当地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生动体现。
目前,奈曼旗已打造了166项非遗项目,培育了215名传承人。其中,乌力格尔、好来宝、斯布勒敖包祭祀等项目最具代表性。乌力格尔是一种蒙古族说唱艺术,以四胡伴奏,讲述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好来宝则是一种即兴说唱艺术,内容涵盖历史、宗教、生活等多个方面,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能。
在奈曼旗春晚的舞台上,这些非遗项目得到了充分展示。通过创新编排,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舞台技术相结合,让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旅融合:搭建民族交流新平台
近年来,奈曼旗深入实施“旅游促三交计划”,将本土红色文化和旅游资源有机融合,打造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文旅路线。奈曼王府、宝古图沙漠、孟家段湿地等景点,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我对蒙古族服饰一直很向往,这次不仅穿上了,还体验了非遗项目——蒙古族刺绣,这趟真没白来!”来自辽宁省阜新市的游客张雨薇说,开车一个半小时就到奈曼旗了,有时间她还要带朋友们再过来。
通过将乌力格尔、刺绣、版画、马头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融入红色文旅互动体验,奈曼旗不仅满足了游客的多样化需求,也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据统计,年接待游客已达100余万人次,有力推动了“文体旅商”融合业态一体化发展。
产业兴旺: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在产业发展的带动下,奈曼旗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全旗鸡心果种植面积达7.8万亩,盛果期面积1.2万亩,总产量1200万斤,产值3600万元。同时,奈曼旗还形成了“奈曼甘薯”“奈曼小米”“奈曼甘草”“奈曼沙地西瓜”等多个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将各族群众牢牢吸附在产业链上,带动群众致富增收。
2025年奈曼旗春晚不仅是一场文艺演出,更是一次展现奈曼旗地域文化特色、促进民族团结、推动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通过春晚的舞台,奈曼旗向世界展示了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也为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开辟了新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