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县水口镇:从网箱整治到绿色发展
古田县水口镇:从网箱整治到绿色发展
闽江,福建的母亲河,滋养着两岸的生灵。然而,曾经的无序网箱养殖,让这条母亲河不堪重负。近年来,福建省古田县水口镇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闽江水口库区网箱养殖整治,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双赢之路。
网箱养殖整治:一场生态保卫战
2021年底,古田县吹响了闽江水口库区网箱养殖综合整治的号角。这场整治行动规模空前:第一轮整治就清退了约112万平方米的网箱,缩减率达85%。2023年底,全面清退工作正式启动。截至2024年8月,655户养殖户中已有97.91%签订了清退协议,清退上岸网箱面积达152082平方米。
这场整治行动并非一帆风顺。网箱养殖曾是库区移民的重要生计来源,最高峰时养殖面积达132万平方米。如何平衡生态保护与民生保障,成为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古田县的应对之道是:一方面,建立强有力的指挥体系,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帅;另一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清退方案,设立多重奖励机制。同时,针对养殖户的实际情况,出台鱼苗转运损耗补贴政策,最大限度减少养殖户损失。
河湖长制:守护一江碧水
水口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落实河湖长制。镇里创新性引入“生态司法+保险”机制,建立了全国首个省级流域河湖区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样本。多部门联合执法,聚焦河湖四乱、非法采砂、非法捕捞等突出问题,形成保护合力。
在日常管护方面,水口镇建立了长效管控机制,定期开展“清四乱”志愿服务活动。青年志愿者们手持锄头、铲子,清理河岸非法开垦区域,恢复自然绿地。经过持续努力,如今的闽江水口段,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
绿色发展:从“靠水吃水”到“靠水吃旅游”
生态环境的改善,为水口镇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溪岚村的咸鱼营地,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村落,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在这里,游客可以泛舟闽江,欣赏两岸风光;可以参加篝火晚会,感受乡村夜生活的魅力;还可以垂钓、野营,体验不一样的户外生活。据统计,咸鱼营地的建成,不仅为水口镇增加了7万元的集体收入,还带动了当地脐橙等农产品的销售,实现了村财和村民收入的双增长。
这只是水口镇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古田县大力打造“又美又甜,快来古田”文旅品牌,整合翠屏湖景区及周边旅游资源,开发环湖文旅新业态。同时,结合各村特色,大力发展农旅融合项目,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转产转业:为渔民开辟新出路
网箱养殖清退后,如何帮助养殖户转产转业,成为当地政府面临的新课题。黄建锋的故事,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黄建锋是水口镇溪岚村人,曾长期从事渔业养殖。在第一轮水口库区养殖网箱整治时,他便开始思考转产转业之路。2022年,他了解到军鱼工厂化养殖的前景广阔,便决定投身这一新领域。他不仅学习了军鱼养殖管理技术,还建设了自己的军鱼养殖厂。如今,他的工厂即将收获第一批成鱼。
古田县还积极谋划其他转产转业路径,如发展马蹄笋、脐橙种植,举办各类节庆活动等,为养殖户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同时,结合闽江库区的山水特色资源优势,推出特色旅游路线,推动农业与文旅资源深度融合发展。
水口镇的实践证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通过科学规划和有力执行,完全可以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这不仅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