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召开第二十二届大肠癌学术会议,聚焦筛查与精准治疗
广州召开第二十二届大肠癌学术会议,聚焦筛查与精准治疗
2024年8月,广州结直肠癌高峰论坛暨第二十二届广东省大肠癌学术会议在广州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学专家齐聚一堂,深入探讨了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与精准诊疗。专家们一致认为,定期进行结直肠癌筛查,特别是建立强大的多学科诊疗(MDT)团队,能够显著降低癌症的死亡率。
早期筛查的重要性
结直肠癌已成为全球健康的重大挑战。据统计,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12%,而早期发现并治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可高达90%。因此,早期筛查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目前,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技术已取得显著进步。粪便隐血试验、DNA甲基化检测、内镜检查、CT结肠造影等多种筛查手段并存,为早期诊断提供了有力支持。其中,粪便DNA甲基化检测因其非侵入性、高敏感性和特异性,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研究显示,某些基因突变与结直肠癌发生具有高度特异性,通过定期筛查这些基因突变可以有效识别早期癌症。
最新筛查技术和治疗进展
在此次论坛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邱妙珍教授分享了MSS/pMMR转移性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显示,尽管MSS型CRC对单纯免疫治疗反应有限,但通过联合化疗、靶向治疗等多模式治疗策略,可以显著提高疗效。例如,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在MSS/pMMR mCRC患者中取得了61%的客观缓解率(ORR);瑞戈非尼联合纳武利尤单抗的治疗方案使MSS型mCRC患者的ORR高达33%。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精准医疗手段和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以为结直肠癌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这也凸显了早期筛查的重要性,只有通过早期筛查发现癌症,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专家共识:具体筛查策略和建议
针对中国社区居民的结直肠癌筛查,专家共识提出了具体的筛查策略和建议。共识建议,一般人群应在50岁开始进行结直肠癌筛查,高危人群则应提前至40岁开始。筛查方法包括粪便隐血试验、结肠镜检查、CT结肠造影等,其中结肠镜检查是金标准。筛查周期方面,如果初次筛查未发现异常,可每10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如果发现腺瘤等异常情况,则需每3-5年复查一次。
此外,专家还强调了多学科诊疗(MDT)团队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建立包括外科、内科、放疗科、病理科等多学科专家在内的MDT团队,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精准的治疗方案。
结语
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和精准诊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通过建立强大的多学科诊疗团队,结合最新的筛查技术和治疗进展,可以显著降低结直肠癌的死亡率。此次论坛的讨论不仅提升了公众对结直肠癌早期筛查重要性的认识,也为未来的癌症防治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方向。我们呼吁公众重视结直肠癌筛查,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