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火龙果产业崛起的秘密: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双轮驱动
南宁火龙果产业崛起的秘密: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双轮驱动
南宁火龙果产业的崛起,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短短几年间,南宁火龙果种植面积已接近19万亩,年产量超过43万吨,占全国火龙果总种植面积的五分之一,成为全国最大的火龙果产地。这一成就背后,是南宁市政府和农业部门的科学规划、精心管理和不断创新的结果。
地理标志保护与品种改良双管齐下
南宁火龙果产业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的实施。这一工程确保了南宁火龙果的独特品质和原产地特性,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同时,南宁市还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如“金都一号”、“软枝大红”等,全市优质品种覆盖率达到70%,这些高品质品种的推广,进一步提升了南宁火龙果的市场认可度。
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近年来,南宁市在火龙果种植技术上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和改进。例如,推广联排种植模式,实施水肥一体化体系,这不仅提高了单亩种植密度,从原来的400—500株提高到800—2200株,而且有效提升了水肥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此外,南宁火龙果基地还创新应用了夜间LED灯补光技术,这一技术的应用使得火龙果能够在冬季正常开花结果,延长了产季,增加了产量。
“五金”模式开创农民增收新路径
在隆安县,当地探索出了土地流转有租金、基地务工有薪金、反包管理有酬金、超产分成有奖金、村企合作享股金的“五金”带农益农模式。这一模式已累计带动35个村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近1022万元,累计帮扶脱贫人口4.2万余人,还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及邻近县区种植火龙果面积超2万亩。
产业链完善与品牌建设双轮驱动
南宁市火龙果产业链条也得到了持续完善。从种植、管理、收获到加工、销售,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这不仅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产品选择。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南宁火龙果的品牌价值也得到了大幅提升,成为国内外市场上的知名品牌。
科技创新与人才回流为产业注入新活力
在隆安县,劳素婵和劳素娟姐妹俩的创业故事,是南宁火龙果产业吸引人才回流的生动写照。她们成立的广西硕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不仅年销售额达到一千多万元,还申请了24项国家专利,成为远近闻名的创业典范。据统计,在隆安县仅火龙果、香蕉、柑橘类三项特色水果产业,每年支付人工工资超过6亿元,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展望未来:打造绿色农副产品集散中心
南宁火龙果产业的成功经验,为全国火龙果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未来,南宁市将继续依托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不断创新的技术优势,推动火龙果产业实现更高质量的跨越式发展,为农民增收、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的火龙果产品,为中国农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