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期末考试不理想,家长快来看这几条你做到了吗
孩子期末考试不理想,家长快来看这几条你做到了吗
随着各地中小学生期末考试的如约而至,不少家长和孩子的“成绩焦虑症”又开始“发作”了。孩子怕考不好,这个年过得不舒坦;家长也怕考不好,家里亲戚聚的时候说起来脸上没光。
成绩,作为衡量一个孩子“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一直以来都是一大家子人的关注焦点。而近些年来,由于孩子成绩导致家长崩溃的例子也是不胜其数。像是开年冲上热搜的“周微妈妈”,因为孩子学习和成绩问题被老师留堂,于是便对孩子大打出手,甚至还将相关视频发到了家长群众,扬言自己要被逼“死”了。
其实生活中,不少家长对孩子成绩不理想的态度,都和这位周微妈妈如出一辙。不是拳脚相向,就是歇斯底里地哭诉自己为孩子、为家庭付出的全部努力都付之东流。但实际上,他们只会一昧的发泄情绪,却从未认真地去思考、探究孩子学不好、考不好的本质原因,更难以认知到,这一切,其实都是家庭教育出了错!
孩子要想学习好,取得理想成绩,需要先明晰三个基本问题:
- 人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意义何在?)
- 人学习是为了什么?(学习的目的何在?)
- 人学习最终要达到怎样的一种程度?(学习的目标何在?)
这三个问题,相信很多孩子都回答不上来,甚至不少家长对这三个问题的认知也是有失偏颇。当一个人不知道做这件事情的意义、目的、目标何在的时候,他就会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飞,哪怕撞个“头破血流”,也不会落个什么好结果。
然而很多家长,恰恰会在这三点上出错。所以说,以家庭教育切入来深层剖析孩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多是由于这三点:
1.不给孩子学习动力
一部分孩子学习不好主要是由于缺乏学习兴趣、没有学习动力、内驱力不足,这样的孩子容易出现不想学、被动学或是应付学的情况。不把学习当回事,看到书本就烦躁,成绩自然上不去。
造成此状多是由于在家庭教育的环境中弱现实感,家长没有教孩子明确学习的内在需求,树立梦想和目标。也就是上文所提到的不知道“人学习是为了什么”。这种情况下,孩子就会缺乏学习的动力,即便你作为家长再怎么“抓”他学习,他也是被你“推着走”;更甚,他会认为自己学习就是给家长学的。
2.不给孩子自信
有些孩子,他想好好学习,但是却不知道该怎么学;即便挑灯夜战地苦学,成绩还是原地踏步,甚至是越学越差。这种孩子普遍来说都缺乏自信心;他们容易给自己设限,不敢去挑战更高目标,并且会习惯性的自我否定,欠缺意志力。
这样的孩子多是由于家长没有给予充分的关心和鼓励。可能他们在过往的考试中取得过不错的成绩,但家长不仅没有表扬,还会过分地强调要戒骄戒躁,给他们压力,从而导致他们内心受到打击,产生迷茫、困惑的情绪。久而久之,他们自己也就丧失了斗志,甚至会产生如果找不到能够快速提升成绩,以得到所谓的“爸妈的认可”的方法,那还不如放弃这种悲观的想法。
3.不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不少家长就知道一昧地和孩子说“你得好好学习”,但除此之外,不提供任何思想和方法上的指导和帮助,这就造成了一类孩子,他们既不想学,也不会学。这样的孩子很容易沦为困难生,严重的可能还会出现逃学、打架、早恋,甚至是迷恋上网等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
这类孩子通常对待学习这件事就是很“无知”的,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也不清楚学习了能干嘛,更不了解学习其实是自我成长和提升的方式。他们一概不知晓,因为他们的父母从未提及、引导过。
那么,在大致了解家庭教育对孩子成绩优劣的影响后,在面对孩子并不如意的成绩时,你作为家长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才对呢?
一方面,做家长的要对成绩树立起正确的认知。东亚家长有个通病,就是会把成绩这件事看得过于重要。诚然,成绩作为一种评价学习能力的方式,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扮演着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学习近况的重要角色,但是,它始终只是对孩子能力与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简单反馈,无法全面衡量孩子的创造力、情商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所以说,家长应该将成绩视为参考而非唯一的评判标准,切忌唯成绩论。
另一方面,家长也一定要去照顾孩子的情绪。事实上,考砸了的时候,孩子心里比谁都难受,如果这个时候你作为父母也只是一个劲的埋怨、指责,那就是给他幼小的心灵雪上加霜。因此,当孩子没考好时,建议你先带领孩子去接纳这件已成定局的事情。
你可以让他深呼吸几次,先平静一下情绪,减轻焦虑和紧张感。再鼓励他用积极的思维模式面对挫折,告诉他“每个人都充满无限可能”,培养孩子积极的成长心态,让他不会畏败于困难,提升他勇于挑战的能力。
除此之外,在孩子学习成绩这一方面,家长还能在家庭教育中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1.不要盲目说“考不好没关系”
可能有些家长看到上面说的要多鼓励孩子,就会纳闷“我孩子每次没考好,我都鼓励他说没关系,为啥他下次还是没长进呢?”确实,“考不好没关系”看起来像是家长在宽慰孩子,但这其中的门道,你还是没摸清。
如果说孩子是由于某些突发的客观原因,比如头疼脑热、拉肚子之类的导致没考好,那确实可以对他说“考不好没关系”。但如果孩子是刻苦准备、复习,考试的时候也认真作答了,但还是成绩不理想的话,你轻飘飘的一句“考不好没关系”就会误导他。
“考不好没关系”会让孩子错误地理解为“学习好不好没关系”、“失败不重要”,这就很容易导致孩子对学习这件事情的态度松懈下来,减少孩子对学业的努力和追求。一旦他在学习上建立了这种过于宽容的态度,那后期就无法再树立起正确的学习动力和目标了,学习效果势必会不尽如人意。
2.专注于过程而非结果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节奏和能力,可能有些孩子就是会“后来者居上”。所以,你与其只在意孩子的成绩,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看他本身的进步和背后的努力,重视孩子的成长过程,肯定他用心的意义。
在看到孩子努力的前提下,你不必过度苛责他的成绩,只要他能在一段时间内有所长进,无论是小步子还是大跳跃,你都应该给予足够肯定和鼓励,让孩子明白努力的过程是值得的。只要尽力去做,不要辜负自己就好。
3.增加专业知识储备
这里需要学知识不是孩子,而是作为家长的你。学习这一难题从来不是单线程的,它需要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等等多学科的知识,因此如果你没有相关知识的储备,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成绩固然重要,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远不止是分数所能体现的。请记住,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获得高分,而是帮助孩子成为有责任感、有能力、快乐且富有同情心的人。当孩子们能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支持和爱,而非只是对成绩的期待时,他们就会更有自信去追求梦想,也更有可能能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取得真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