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冰雪之城的自然人文魅力
哈尔滨:冰雪之城的自然人文魅力
哈尔滨,这座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省省会城市,以其独特的冰雪文化和丰富的历史底蕴而闻名。作为“冰城”、“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哈尔滨不仅是一座具有异国情调的城市,更是一座融合了自然美景与人文魅力的旅游胜地。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城市,探索其独特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城市景观以及丰富的冰雪资源。
历史沿革
早在两万两千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哈尔滨就已经有人类活动。大约 3000 年前,殷商晚期,哈尔滨进入青铜时代。金朝时期,哈尔滨地区成为了女真族的重要聚居地。这一时期,哈尔滨地区的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成为了一个繁荣的地区。清中后期,随着“京旗移垦”和“开禁放荒”政策的实施,大量满汉百姓移居哈尔滨地区。20 世纪初,哈尔滨已成为国际性商埠,先后有 33 个国家的 16 万余侨民聚集这里,19 个国家在此设领事馆。1945 年,哈尔滨从日伪统治下解放。1946 年,哈尔滨正式建立人民政权,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地理位置
哈尔滨位于东经 125°42′~130°10′、北纬 44°04′~46°40′之间,地处中国东北地区的东北部,是中国最东北端的城市,也是黑龙江省省会城市。作为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之一,哈尔滨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中心城区距离北京、上海、广州等主要城市都在 1000 公里以内,陆路交通便利;同时,哈尔滨还拥有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方便快捷地连接了国内外各地。此外,哈尔滨市还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总之,哈尔滨市在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行政区域
哈尔滨简称“哈”,别称冰城,是黑龙江省省会,邮政编码:150000,车牌代码:黑A、黑L。截至2021年12月31日,哈尔滨共辖18个县级行政区,包括9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7个县,分别是松北区、道里区、南岗区、道外区、平房区、香坊区、呼兰区、阿城区、双城区、尚志市、五常市、依兰县、方正县、宾县、巴彦县、木兰县、通河县、延寿县。
地势地貌
哈尔滨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东北部,地势较为平坦,漫滩开阔,属于松嫩平原的东南缘,松花江的中游地区。东部靠近丘陵山地,其余为广袤的冲积平原。
气候特点
哈尔滨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春季风大干旱,夏季短暂多雨,秋季冷凉霜旱,冬季漫长寒冷。全年平均气温5.6℃,最高月平均气温23.6℃,最低月平均气温-15.8℃,冬长夏短,有“冰城”之称。全年降水量423毫米,主要集中在6-9月,无霜期天数168天。
冰雪资源
哈尔滨有近半年的冬季,一年内有5个月(11月到翌年3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土壤、江河封冻期长达5个月左右。冬季降雪、积雪期长,松花江结冰最厚可达两米以上。降雪、积雪对杀虫灭菌、净化空气、减轻噪声等具有明显作用,此外用净化雪水作饮用水、用融化雪水灌溉农田和喂养禽畜等也是人们开发利用冰雪资源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