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高血压:120/70是红线,三管齐下保健康
夜间高血压:120/70是红线,三管齐下保健康
人的血压在一天 24 小时内并非恒定不变,而是遵循着「双峰一谷」的波动规律。具体而言,上午 6-10 点和下午 4-8 点为血压的两个高峰时段,而夜间睡眠时,血压则会呈现出一个低谷。一般来说,这个低谷期间的平均血压较白天会下降 10%-20%,这对于身体重要脏器的休息至关重要。然而,当夜间平均收缩压 ≥ 120 mmHg 或舒张压 ≥ 70 mmHg 时,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我们即可将其定义为夜间高血压。
夜间高血压,潜藏的「杀手」
夜间高血压,这一潜藏的「杀手」,往往在悄无声息中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它通常伴随着头痛、心悸、胸痛、眩晕和耳鸣等症状,但由于其发生在夜间,很容易被忽视。然而,夜间高血压的危害却不容小觑,它可能导致心、脑、肾脏等重要器官受损,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夜间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心肌缺血、肾功能减退的风险相较于普通人更高。
哪些人群需要重点监测夜间血压?
像很多疾病一样,夜间高血压的发生也存在着地域、种族差异。但总体来讲,老年患者以及同时伴有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尿酸增高、同型半胱氨酸增高的高血压患者更容易患上夜间高血压。
如何管理夜间高血压?
原则上,应将夜间平均血压控制在 120/70 mmHg 以下,可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适当调整,对虚弱老年高血压患者尤应注意。主要管理措施如下:
首先,改变生活方式是基础。这包括限制食盐摄入(每天不超过 5 克),合理膳食(如增加新鲜水果、豆类的摄入),戒烟限酒,适当运动,控制体重,规律作息以改善睡眠等。
其次,定期监测血压至关重要。对于初诊及血压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推荐进行 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筛查夜间高血压。尤其应重点筛查高盐膳食者、老年人、肥胖者、糖尿病患者、肾病患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失眠者以及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等夜间高血压易患人群。
最后,合理的药物治疗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及伴发的临床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病、冠心病等)的同时,我们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将夜间平均血压控制在 120/70 mmHg 以下。当然,这还需要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对虚弱老年高血压患者尤应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