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盘点 | 2024北京城市更新14个“最佳实践项目”合集

创作时间:
2025-01-22 08:17:0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盘点 | 2024北京城市更新14个“最佳实践项目”合集

北京城市更新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024年,北京市评选出14个最佳实践项目,这些项目涵盖了历史文化保护、老旧小区改造、产业转型升级等多个方面,展现了北京城市更新的最新成果和创新实践。

01 东城区钟鼓楼片区保护更新项目

东城区钟鼓楼片区位于中轴线最北端,总面积约25.7公顷,涉及630余座平房院落,建筑规模达10.6万平方米。

为助力中轴线申遗,自2020年起,实施片区保护更新,主要任务有文物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平房院落第五立面整治提升、街巷和公共空间环境整治提升、玉河环境提升与水体治理等。一系列的实践聚焦中轴文脉的保护与传承,促进了北京老城整体保护与更新,充分展现了钟鼓楼片区高度融合国家礼仪秩序与市井百姓生活的风貌特色。


钟鼓楼片区更新改造示意图

02 北京站及周边地区一体化提升项目

北京站是建国初期首都献礼“十大建筑”之一。由于规划建设早,配套设施落后,长期超负荷运行,站区无序建设、老旧杂乱现象突出。

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指引下,市重点站区管委会按照打造“标杆站区”的要求,主动谋划北京站地区城市更新,通过全面组织拆违治乱、系统重构功能布局、激活市场参与动力、恢复站内历史风貌、提升站区形象品质等系列措施,使站区接驳换乘效能显著提升,大国首都“迎宾门”风采重现。


北京站及周边地区更新改造示意图

03 丰台区方庄街道大型居住区区域综合更新项目

方庄街道作为40年前北京住宅建设改革试验田,“成片规划、成片建设”,一度为当时规模最大、现代化设施标准最高的住宅区标杆。但随着时间推移,设施老化、功能不全、活力不足、品质不高等治理难题逐渐显现。

对此,方庄街道采用“街区统筹、系统更新”思路,统筹谋划区域综合更新。同步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与街区控规,形成“一核一环两轴多点”空间结构。动态储备实施居住、设施、公共空间、产业四大类40余项更新项目。


方庄街道大型居住区区域综合更新改造示意图

04 丰台区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项目

项目前身为大红门服装商贸城,是大红门地区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批发市场,于2021年10月底关停腾退。原有建筑存在商业布局老旧、立面风格不统一且材质陈旧、通风采光条件不足、设备老化等问题,不符合高端产业园区的发展要求。

2022年10月,项目启动改造升级,开展违建拆除,实施结构加固和机电更新,增加室内中庭、室外屋顶花园等交互空间,集产业办公、商业配套、人才公寓等多种业态于一体,将原传统服装批发业进行转型与升级,打造成为以“科技+文化”为主题、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元宇宙为特色的高品质园区。


丰台区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项目更新改造示意图

05 西城区大栅栏观音寺片区“共生街区”起步区项目

2020年11月,观音寺片区启动申请式退租签约,但仍有部分居民留在原地生活,存在市政设施和生活配套有短板、零散资产管理利用难度大、街区管理模式不完善以及未形成有效共建机制等问题。

片区实施主体大投公司围绕老城保护和民生改善两大任务,首创性地提出“共生街区”理念,打破院落权属界线,进一步整合重组空间资源,将整个片区划分为若干个街区单元,以“整院带零散、共生带纵深”的方式实施片区化运营,提升资产价值,解决大杂院面临的修缮、利用及管理等方面的难题。目前,“共生街区”起步区共三片,包括姚江胡同、樱桃121片区及铁树斜街82、86片区。


姚江胡同小广场改造前后对比

06 石景山区规划展览馆项目

项目前身为废旧售楼处。2023年5月,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石景山分局启动更新改造,打造北京市首个园林式规划展览馆。建筑群由规划展示区、规划师之家、综合保障区组成,集展览、交流、文化传播、招商引资、研学讨论、社区共建、休闲漫步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于2024年1月试运营、6月正式开放。

将原传统中式风格建筑与园林景观相融合,创造出独特的慢行体验。通过调整建筑内布局,将原各独立小空间贯通为整体大空间,形成共享展览空间,通过现代数字展示技术手段,增强参与感与体验感,全面展示石景山区历史沿革、建设成就以及规划愿景。


石景山区规划展览馆更新改造示意图

07 怀柔区金隅兴发科技园项目

金隅兴发科技园前身为兴发水泥厂,位于怀柔科学城北部,分为厂区和矿区两部分,厂区建设用地面积30.36公顷,总建筑规模21.47万平方米;矿区位于厂区东侧,占地面积约107公顷。2015年6月,兴发水泥厂关停,探索项目转型升级。

厂区更新为绿色低碳智慧园区,包括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区、综合管理服务区、孵化器办公区、高等研究院区、专家工作室区五大片区。矿区按照郊野公园标准设计建设,拟打造成为骑行友好山野空间及亲子友好山系营地。该项目现已吸引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和德勤书院两家重要机构入驻,实现产城融合与职住平衡,已建设成为怀柔科学城“皇冠上的明珠”。


金隅兴发科技园区鸟瞰图

08 通州区云景里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

云景里小区位于通州区九棵树街道,建成于1994年,占地面积约4.3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33万平方米,含55个单元、16栋多层住宅楼,常住人口2300余人,其中老年人占比达60%。改造前,小区存在楼本体节能不达标、户内给水为自备井供水、超半数的住户安装外窗护栏、屋顶漏水严重、公共区域局部道路破损、场地设施缺失老化等问题。

2022年,小区正式启动综合整治,2024年6月全面完工。改造过程中,让居民全程参与更新改造工作,将老旧小区改造与社区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打造决策共谋、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云景里完整社区,切实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云景里小区鸟瞰图

09 昌平区北科婴幼学苑项目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保障社区居民“托得到、托得好”,2020年初,北京大华启元托育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坚持生态、生活、生长的理念,将上世纪80年代北京二毛纺织集团沙河毛条厂的制条车间改造成北科婴幼学苑托育项目。

更新后项目占地面积约8170平方米,其中室内用房面积约5100平方米,户外活动场地约307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380名婴幼儿开展教养活动。该项目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托育园、北京市示范园,为托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样板。


北科婴幼学苑更新改造平面图

10 昌平区回龙观街道“两庙一街”更新项目

项目所在街区位于昌平区回龙观街道,2009年由原回龙观村旧村改造而成。街区内留存两处文保单位,即“两庙”——建于元末明初的玉光寺(南庙)和建于清初的菩萨庙(北庙),旧村改造完成后长期闲置。“一街”是两庙间的龙域东一路,此段全程约700米,绿线平均宽度20米,沿线有四个社区组团,路东侧业态为办公和商业,因绿化带阻隔,活力不足、运营低效。

2022年,回龙观街道响应“回天行动计划”,启动“两庙一街”更新改造,玉光寺升级为“寺锦”回龙观城市会客厅,打造回龙观街道的形象展示平台。菩萨庙升级为“庙趣·回龙观城市岛屿”,补充全龄友好设施,构建城市活力的文化生态。龙域东一路绿化带升级为“芯动龙域”街区主题公园,采用“科技+运动”的模式,打造高品质的城市公园配套。项目通过打造完整的商业、生活、休闲、生态空间,以高品质的文化互动带动街区商业氛围提升,成为周边8万居民共聚共享的活力街区。


“两庙一街”更新改造示意图

11 朝阳区751文化消费街区更新项目

751园区位于朝阳区酒仙桥地区,总占地面积约21万平方米。从2007年开始,以煤气生产疏解腾退的厂区为基础,整体规划,分阶段、分区域推动老旧工业厂区改造,转型升级为文化园区。

751文化消费街区位于园区西部,于2020年11月启动实施,改造升级火车专运线、洗灰池、储煤场、输煤廊等闲置工业构筑物,充分挖掘工业遗存的历史文化和时代价值,融合新旧不同的建筑形态,增加城市公共空间,补充区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短板,构建安全、智能、绿色的消费新场景,形成园区特色文化体验中心。


火车街区改造前后对比

12 房山区熙悦天街·熙悦荟项目

熙悦天街·熙悦荟项目位于房山区长阳镇,地处良乡大学城商圈及长阳休闲购物板块的交汇处,紧邻地铁房山线良乡大学城北站,总建筑面积约17.4万平方米。

2023年4月,项目启动更新改造,主要包括“熙悦天街”与“熙悦荟”两部分,拟打造集潮流商业、租赁住房、星级酒店等业态为一体的区域综合性场所。其中,“熙悦天街”为A、B两栋连体商场,已于2021年9月正式开业;“熙悦荟”由南部地标双子塔旗舰酒店、中部下沉商业广场及两栋独栋商业、北部四栋商办公寓组成,受商办政策影响,竣工后即闲置,目前首期改造下沉商业已于2023年正式开街,公寓改建的租赁住房已实现部分入住,正在推动剩余业态中的下沉商街、租赁住房、星级酒店、科创办公等板块持续落地。


熙悦天街·熙悦荟更新改造示意图

13 海淀区西三旗新都片区更新项目

新都片区位于海淀区西三旗街道东北部,总面积约420公顷。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是北京砖瓦厂及建材类国企的厂区和职工生活区。随着时间流逝,建材产业相继停产并外迁,而区域人口数量明显增长,民生短板日益凸显,急需对存量空间进行转型升级,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西三旗街道推动片区统筹更新,通过一体谋划和清单式管理,分步实施,形成包含68个项目的任务清单,涵盖公共设施、产业、居住和公共空间等多个领域。目前金隅智造工场、砖窑里、养老助餐中央厨房、建材城东西路等已率先完成更新,片区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从“建材城”到“科学城”的华美蝶变。


西三旗新都片区更新改造示意图

14 经开区地铁万源街站点周边片区城市更新项目

更新片区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地铁亦庄线万源街站周边,以宏达北路为骨架串联各类更新项目,总用地规模约33公顷。该片区是经开区建设起步区,有经开区最早的办公楼和产业园,见证了其从阡陌郊野到产业新城的全过程。在30多年发展中,随着地铁亦庄线建设运营、城市建设与产业升级,出现了建筑空间闲置、产业水平不高、公共空间陈旧等方面的问题。

在经开区管委会的统筹下,以地铁亦庄线万源街地铁站为核心,以宏达北路为开放空间骨架,以管委会各平台公司为主要实施主体,通过完善服务、升级产业、提升空间等多措并举,进行复合性、系统性更新,实现片区整体的产城融合、科文融合、空间融合。经过一系列更新改造,该片区已成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历史溯源地、产业新高地、网红打卡地”,及具有亦庄特色的城市更新示范区。


地铁万源街站点周边更新改造示意图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