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会“呼吸”、空气能卖钱……武夷山生态保护有啥秘诀?
土壤会“呼吸”、空气能卖钱……武夷山生态保护有啥秘诀?
武夷山国家公园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国家公园,森林覆盖率高达94.5%,是中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地。这里不仅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更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武夷山国家公园龙川大峡谷
武夷学院和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科研人员正在进行土壤质量监测实验。这里的土会黏在手上,说明这里的土壤对水分有很好的吸收与储存能力,因为土壤中的枯枝落叶和植物根系,加上土壤表层的苔藓以及沙土本身共同增强了土壤的水土保持能力,也保障了周围水系的清澈与洁净。
科研人员进行土壤质量监测实验
除了直接采样之外,科研人员还要利用白色仪器监测土壤的“呼吸”。
监测土壤呼吸的仪器
武夷学院环境生态工程系主任纪占华介绍,土壤中微生物和根系会呼吸。现在正在利用这台仪器实时监测土壤呼吸的二氧化碳通量,反映土壤的“生命力”。目前这块土壤的实时呼吸速率是4-7μmol•m2•s,而刚监测完的另一块没有植被的样地,这个数值只有1μmol•m2•s左右,这说明这块土壤可以更快分解掉落物,更好地给植物生长供给营养。
武夷山国家公园每年都会在4—10月之间,对遍布公园内的40个监测点开展土壤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参与人员每年达300至500人次。根据土壤的变化情况,国家公园会适时采取控制客流量、客流密度等方式来保障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人地和谐。
武夷山国家公园土壤监测点
除了定期的采样研究来监测生态环境,武夷山国家公园设立了核心区和一般控制区,核心区在一般情况下不允许人为活动。2021年,南平市还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外侧建设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引导到“外圈”的环带,严格“内圈”国家公园的保护要求。以“外圈”保护“内圈”,同时也让“内圈”的好环境反哺“外圈”发展。从“内圈”迁出的居民开起了商铺和民宿,这里的生态茶园也早就不再使用农药化肥,可以种大豆固氮,种油菜作肥。
多种保护措施提升了这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近五年来这里已经发现29种新物种,这里的雨神角蟾,已经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良好的生态环境也让这里的空气更加清新、杂质更少。
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
武夷山国家公园附近正在建设生产线,可以实现国产,让“空气也能卖钱”这种以前听上去“天方夜谭”的话成为现实。
武夷山国家公园的高纯度空气生产线
今年五一,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也正式开通,将国家公园内外的文旅资源串珠成链,目前已经吸引了超过66万人次前来。这里正在通过加强绿生态保护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