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的“无废城市”和中央绿谷,生态保护的新标杆
雄安新区的“无废城市”和中央绿谷,生态保护的新标杆
雄安新区,这座承载着千年大计的“未来之城”,正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崛起。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雄安新区肩负重任。中国星网、中国中化等央企总部相继落户,4所高校雄安校区建设稳步推进,这里已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引擎。
“无废城市”:雄安的绿色实践
2019年,雄安新区成为国家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在大规模开发建设过程中,新区融入“无废城市”诸多先进理念,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系建设、建筑垃圾全过程精细管理等方面取得成效。
创新宣教:让“无废”理念深入人心
雄安新区已建成4个“无废”宣教基地,包括容东片区环卫设施北停车场、垃圾综合处理设施、胡各庄和剧村等。这些基地通过展板、沙盘、滑轨屏等多种形式,展示“无废城市”建设成效和绿色低碳创新成果。
源头减量:从校园到社区的实践
在雄安新区容和悦容小学,校园里很难找到垃圾箱,在教室里也难觅垃圾桶。原来,每名同学都会自带小垃圾袋,绑在课桌一侧,放学后带着各自的小垃圾袋,来到垃圾分类箱,将一天产生的垃圾分类投放。学校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环保理念深入同学们心中,进而推动学校与家庭、社区形成合力,共同建设“无废城市”。
在容东片区的树华园小区,社区于2022年1月建成开始回迁,现已入住1527户、3223人,入住率达85%。院落干净整洁,春日鸟语花香。社区书记张艳介绍,社区于2022年1月建成开始回迁,现已入住1527户、3223人,入住率达85%。社区广泛发动居民组建“蒲公英志愿队”,联合物业单位开展环保活动,提升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水平。
智能管理:打造“无废城市”新标杆
容东片区作为雄安新区首个集中建成区,目前共启用22个社区、102个小区,已入住4万余户,地下垃圾分类投放点多达800余个。雄安集团生态建设公司环卫事业部环卫运营负责人郑明介绍:“垃圾分类投放点的垃圾会由运输单位送至邻近的多功能收集站,进行分类处置后,最终运往垃圾综合处理设施进行最后处理。”
中央绿谷:雄安的“中央公园”
中央绿谷位于雄安新区启动区中部,是启动区的核心绿色空间和休闲空间,被誉为“雄安中央公园”。中央绿谷以一廊、双谷、三湖、十八园为总体结构,塑造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景观风貌。
这一因地势开发而成的生态廊道,总长度13公里,两侧是宽阔林带,中间是水系。整个水系通水后,将与下游整体水质为Ⅲ类的白洋淀连通,未来可实现水上游船通航。
生态建设:雄安的绿色答卷
自设立以来,雄安累计造林47.8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34.9%。白洋淀重现生机,水质稳定保持Ⅲ类标准,野生鸟类增至286种。“华北明珠”更加璀璨。
雄安新区的生态建设不仅改善了当地环境,更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这是一座值得期待的城市,也是一片充满机遇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