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民警如何应对工作中的负能量
公安民警如何应对工作中的负能量
公安民警作为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力量,经常面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复杂多变的执法环境。特别是在近年来,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变化,民警们的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不断增加,如何有效应对工作中的负能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级勤务制度下的压力困境
“一提勤务,人就应激。”这是许多基层民警的共同感受。一级勤务,通常意味着全体警务人员24小时在岗在位,全天候听从指挥中心调遣,除正常处理接处警工作外,还需设卡盘查、街面巡逻,提高见警率。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状态,本不应长期存在,但在一些地区却已成为常态。
数据显示,2023年部分地区一级勤务的启用频率令人震惊:某市全年启动一级勤务10次,基层警察24小时待命70余天;另一城市更是启动勤务23次,其中一级勤务和一级加强勤务高达14次。更有甚者,某省会城市交警全年一级勤务天数接近200天,给民警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挑战。
心理健康问题凸显
长期的高压工作环境,导致民警群体中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一项针对监狱民警的心理健康调查显示,该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 抑郁症状检出率为59.11%(759/1284)
- 焦虑症状检出率为60.67%(779/1284)
- 压力症状检出率为43.93%(564/1284)
这些数据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在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精神疲劳,成为了连接自然暴露与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中介因素。研究发现,自然暴露水平与精神疲劳、心理健康指标(抑郁、焦虑、压力)均呈显著负相关,而精神疲劳与心理健康指标则呈显著正相关。
应对之道:个人调适与组织关怀双管齐下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如何帮助民警有效应对工作中的负能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solutions can be divided into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al levels.
个人层面:提升心理调适能力
调整认知,改变思维模式:当遇到挫折时,民警可以通过调整对事件的看法来改变情绪反应。例如,将“我必须完成这项任务”转变为“我会尽力而为”,避免绝对化的思维。
情绪觉察与管理:当不良情绪涌动时,首先要觉察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反应,然后接纳这些情绪,而不是责怪自己。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自我调整:
- 觉察身体变化(如呼吸加快、手脚发凉等)
- 识别情绪变化(如愤怒、受挫等)
- 分析背后的想法
- 明确自己的需求
- 制定建设性的行动计划
调整反应,避免冲动:在作出下一个决定前保持几秒钟的沉默,或者与同事互相提醒,及时调整状态。
组织层面:完善心理健康服务
各地公安机关也在积极行动,为民警提供心理健康支持。以陕西省公安厅为例,在第五个中国人民警察节来临之际,推出了“2025从心出发”专题心理健康线上课程,围绕“如何爱自己”、“身后家庭的关照与助力”、“个人负向情绪识别与应对”、“亲子陪伴”四大主题展开,为民辅警们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滋养。
此外,研究还发现自然暴露对缓解精神疲劳和改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议民警在工作之余多接触自然环境,如公园、森林等,这不仅能帮助他们放松身心,还能有效改善精神状态。
结语
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乎个人的身心健康,更关系到整个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关注并守护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理解和支持。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积极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