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亮&琼英卓玛演绎《大悲咒》:梵呗与古琴的跨界碰撞
成公亮&琼英卓玛演绎《大悲咒》:梵呗与古琴的跨界碰撞
《大悲咒》是佛教中重要的咒语,出自《大悲心陀罗尼经》,由观世音菩萨宣说,全文共84句。其音调庄严、旋律和谐,适合持诵或聆听。在佛教中,《大悲咒》被认为具有深远的宗教意义和精神力量,能清净身心、去除恶业,带来心灵的平静与智慧的提升。
2010年,一场独特的音乐合作在佛教音乐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古琴演奏家成公亮与藏族歌手琼英卓玛携手演绎《大悲咒》,将传统的梵呗与古琴相结合,打破了宗教音乐的界限,走进了世俗音乐舞台。这种跨界融合不仅为《大悲咒》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也为佛教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成公亮:古琴艺术的传承者
成公亮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琴家,在古琴教学、创作、表演上都取得了重要成就。他改编的许多古琴曲目广为流传,对古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公亮先生与天津也颇有渊源。2010年,成公亮曾在天津音乐学院讲授古琴课程,期间编成古琴演奏教本《秋籁居琴课》。
琼英卓玛:藏族梵呗的歌者
琼英卓玛是一位藏族歌手,擅长梵呗演唱。她坚持藏文演唱,改编古老藏族山地民间小调结合流行乐创作属于藏族新生代年轻人的个性音乐。她成功举办多场“天籁原音仁青卓玛”个人作品演唱会,曾获《广东省第十届百歌颂中华》歌唱比赛总冠军。2016年游学欧洲多国,吸收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跨界合作:传统与创新的碰撞
成公亮与琼英卓玛的合作始于一次偶然的相遇。成公亮被琼英卓玛纯净的嗓音和独特的音乐风格所吸引,决定将她的梵呗版本《大悲咒》改编为古琴曲。这一决定开启了两位艺术家的跨界合作之旅。
成公亮根据琼英卓玛的演唱特点,巧妙地将古琴的深沉与梵呗的空灵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音乐形式。这种融合不仅保留了《大悲咒》原有的宗教意境,更赋予了它现代音乐的表达方式,使其更容易被当代听众接受和欣赏。
艺术价值与影响
成公亮与琼英卓玛的合作,是一次传统与现代、宗教与世俗的完美融合。这种跨界合作不仅展现了艺术家们对音乐的创新精神,更为佛教音乐的传承开辟了新的道路。通过古琴与梵呗的结合,他们成功地将宗教音乐带入了世俗音乐领域,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和欣赏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
这种创新性的尝试,不仅丰富了《大悲咒》的艺术表现形式,更为传统音乐的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它证明了音乐无界限,通过跨界合作,可以创造出更多元、更丰富的艺术作品。
结语
成公亮与琼英卓玛的合作,是一次成功的跨界尝试。他们用音乐打破了宗教与世俗的界限,让《大悲咒》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这次合作不仅展现了艺术家们的创新精神,更为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我们期待看到更多这样的跨界合作,让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