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悲咒》:一部咒语的前世今生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11:0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悲咒》:一部咒语的前世今生

《大悲咒》出自《大悲心陀罗尼经》,是过去九十九亿恒河沙诸佛所说。观世音菩萨在千光王静住如来处听闻此咒后,心中寂悦,立刻顿超八地,并发誓弘布,以此咒利益、安乐有情。此咒因力量强大,灵验不思议,被称为《大悲神咒》。

《大悲咒》的历史演变

现今通行的“伽梵达摩”84句《大悲咒》,其经本以《大正藏》的底本为依据,是一个变化差异较大的晚期增改本,并非“伽梵达摩”译本的原始面貌。除此类藏经外,还有一些很重要且更准确的可参考文献。如与译经年代较接近的敦煌抄本、房山石经,以及与汉译本多有一致的西藏大藏经等。

《大悲咒》的版本差异

《大悲咒》有广、中、略三种不同的版本。最盛行的版本是西元六五五年左右,由伽梵达摩法師在于闐國譯出。宋代的知禮大師根據〈大悲咒〉的核心精神,編成《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即知名的懺悔法門《大悲懺》。

《大悲咒》在佛教中的地位

《大悲咒》在汉传佛教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自唐代翻译《大悲心陀罗尼经》之后,《大悲咒》即广为弘传,并被纳入汉地丛林功课。几乎每位佛教徒都曾经念过此咒,即使是不识字的信众,也能朗朗上口。其不仅能够涤净十恶五逆的极重罪障,还能满足各种祈求,无论是远离病苦、长命富贵,还是智慧通达,乃至圆成佛道,都能如愿以偿。

结语

《大悲咒》不仅是佛教徒日常修行的重要内容,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其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至今仍在影响着无数修行者的心灵世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