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爱尔眼科教你科学护眼,远离青光眼
重庆爱尔眼科教你科学护眼,远离青光眼
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其主要特征是视神经损伤和视野缺损,通常由病理性眼压升高引起。重庆爱尔眼科医院青光眼科副主任王薇提醒,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包括眼内压力异常、遗传倾向、年龄、屈光不正、眼部外伤、基础疾病、长期激素使用以及生活方式与环境因素等。
青光眼的高危人群
青光眼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以下人群患病的风险更高:
有青光眼家族史者: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据统计,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一级亲属的患病率是正常人患病率的10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一级亲属的患病率为正常人患病率的6~9倍。
某些地区的人:亚洲人闭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较高,非洲人更容易患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患青光眼的风险逐渐增加。人在50岁后,晶状体逐渐吸水膨胀,核硬化,悬韧带松弛,引起前房浅,房角窄,房水循环受阻,进而引起眼压升高。
屈光不正者:远视眼、短眼轴、小眼球的人易患闭角型青光眼,而高度近视者易患开角型青光眼。
高眼压者:高眼压者患青光眼的风险较大,但并非所有高眼压者都会进展为青光眼,因此需要定期进行复查。
患有与青光眼相关的全身性疾病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若疾病控制不佳,容易发生视网膜病变,继发新生血管阻塞房角,导致患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使用某些药物者:长期局部或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者可患激素引起的青光眼,这与用药的持续时间、药物剂量以及个体的易感性有关。
青光眼的早期症状
青光眼的早期症状因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能表现为眼痛、眼红、视力模糊、流泪、看到环绕光源的彩虹圈等症状。在急性发作期,还可能伴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可能无明显眼痛、视力下降等症状,但眼压会逐步升高。当病情发展到晚期时,视神经已经萎缩,视野严重受损。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几乎无症状,但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视物范围缩小、视物模糊,偶发眼胀等。
先天性青光眼:患儿可能表现为畏光、流泪、眼睑痉挛,黑眼球过大、过黑。
继发性青光眼:多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或眼部外伤、眼部炎症,患者在相应病史的基础上,会出现眼红、眼痛、眼胀、流泪等眼部症状。
青光眼的预防方法
虽然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复杂,但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险:
保持健康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在光线不足或过强的环境下用眼,每用眼40-50分钟后应休息5-10分钟,可以闭眼或远眺。避免过度疲劳,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不宜过长。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降低眼压。合理安排饮食,多吃绿色蔬菜水果,少吃辛辣油腻食物,避免过度饮水。
管理好全身性疾病: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可以减少这些疾病对眼部健康的负面影响。
避免眼部受伤:在参与可能导致眼部受伤的剧烈活动时,应佩戴防护眼镜。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特别是对于高危人群,定期检查可以及早发现病情,及时治疗。
青光眼的日常护理
对于已经患有青光眼的患者,日常护理尤为重要:
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注意用眼环境,保持适当的光线。
保持情绪稳定:激动、生气或精神受到较大刺激时,易导致眼压急剧升高。
注意饮食管理:保持清淡饮食,避免吃辛辣和油腻的食物。适当喝水,单次饮水量不宜过大。
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降低眼压,改善青光眼的病情。
适量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避免过度运动。户外运动时注意防护。
遵医嘱用药: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降眼压药物,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青光眼的预防和护理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通过科学的方法保护我们的眼睛。重庆爱尔眼科医院专家提醒,定期进行眼健康检查,及时了解自身眼部状况,对于预防青光眼至关重要。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科学护眼,远离青光眼,守护我们的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