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市:绿色低碳发展新水都
丹江口市:绿色低碳发展新水都
近日,丹江口库区再次发现桃花水母,这种对生存环境要求十分严苛的生物,被誉为水质的“检测员”。这一发现,不仅表明丹江口水库水质持续向好,更折射出当地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的新突破。
政策引领:为绿色发展指明方向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丹江口库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备受关注。2021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四五”规划》,明确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定位为国家战略性水源地、国际重要生态功能区、绿色可持续发展先行区。此后,一系列规划政策相继出台,为丹江口库区的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产业转型:绿色经济蓬勃发展
在政策引领下,丹江口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六里坪镇因地制宜,打造了多个新型产业示范村。马家岗村的油橄榄和柑橘种植基地,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蒿口村的农旅康养产业、孙家湾村的大棚草莓采摘园、六里坪村的红色旅游,以及沙沟河村的乡村振兴示范项目,都成为当地绿色发展的新亮点。
生态保护:守护一库清水
丹江口市坚持“守水护水”为核心,全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官山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成效显著,通过藻化生态治理、生态沟渠拦截等措施,确保入库水质安全。同时,丹江口市还建立了严格的河湖长制,设立33个重点河段巡查岗位,累计巡河200余人次。通过持续努力,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达到Ⅱ类及以上标准,109项水质监测指标中有106项达到Ⅰ类标准,全域水质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旅游发展: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丹江口市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为“中国水都”,这里不仅有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还有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近年来,丹江口市成功打造了多个A级景区,并荣获“国家旅游名片”、“中国美丽山水城市”等称号。2023年,丹江口市还成功举办全国水上摩托艇大赛,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知名度。
创新驱动:数字赋能绿色发展
在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一块块LED大屏实时显示着重点排污企业监管、水库水质监测、环库岸线监控等信息。十堰市持续建设覆盖全域、统筹市县的丹江口水库水质保障数字平台,2000公里给排水管网、30多万个涉水城市部件全部上图,环保、农业、水利、城管等部门信息互联互通,水质、管网、土壤等200多项涉水指标数据汇聚共享。
成效显著:绿色低碳发展实现新突破
绿色低碳的变革,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2024年,丹江口市水经济产值预计达290亿元,实现从“全民护水—一库清水—发展活水—百姓富水”的转化。同时,丹江口市还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利用库区深层低温水建设武当云谷大数据中心,运用“绿电+水冷+储能”新模式,可节约能耗15%至20%。
未来展望:持续深化绿色低碳发展
“我们体会到,保护就是发展。”十堰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丹江口库区肩负着守好首都及北方亿万民众饮水安全、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十堰将持续深化绿色低碳发展,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丹江口市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生态和经济的双赢,更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未来,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化,丹江口市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