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检测可提前15年预警失智症,准确率达80%
抽血检测可提前15年预警失智症,准确率达80%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失智症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近年来,医学研究在失智症的早期检测和预防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将为您介绍一种通过抽血检测异常蛋白来评估失智风险的新方法,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这一疾病。
失智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阿茲海默氏症(俗称老年失智症或老年癡呆症)。传统的失智症检查通常包括认知功能测验、脑部影像学检查(如CT、MRI)和脑脊液检测等。然而,这些检查往往耗时较长,且部分检查具有一定的侵入性或辐射风险,导致许多患者在早期未能及时接受检查。
近年来,抽血检测在失智症的诊断和风险评估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目前,抽血检测主要分为三大类:
排除次发性可逆失智的原因:这类检测主要用于排除由肝肾衰竭、重大感染、营养缺乏等因素引起的失智,通过纠正这些可治疗的病因,可以明显改善病情。
基因检测:基因检测分为两类:早发性家族性致病基因检测和风险基因检测。早发性家族性致病基因(如APP、PS1和PS2基因)突变携带者通常在65岁前发病,而APOEε4基因型则与阿茲海默氏症的高风险相关。携带一个ε4基因的人患病风险是一般人的2-3倍,携带两个ε4基因的人患病风险可能高达10倍。
生物标志物检测:最新的突破是通过抽血检测脑中异常蛋白tau和类淀粉(Aβ)。研究表明,在阿茲海默症症状出现前15年甚至更早,这些异常蛋白就开始在脑内堆积。通过免疫磁减量检验技术(IMR AD Aβ42, tau)可以精确测量血液中微量蛋白的含量,准确率可达80%。
抽血生物标志物检测具有诸多优势:方便快捷、无风险、可重复追踪,且无需考虑辐射问题。然而,其检测结果需要结合临床信息,由专业医生综合判断。检测结果异常的人群,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也建议及时就医咨询。
抽血生物标志物检测适用于以下人群:
- 有家族性失智症病史或携带高风险基因型(ApoEε4)的人
-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者
- 45岁以上自觉反应变慢、表达能力下降的人
- 出现脑雾症状的人
此外,抽血生物标志物检测在脑雾症状的诊断和追踪中也显示出潜在价值。脑雾通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等症状,可能与病毒感染引发的免疫反应有关。通过抽血检测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研究表明,失智症的发病不仅与遗传因素有关,还受到后天生活方式的影响。通过定期进行抽血生物标志物检测,可以及早发现高风险人群,采取积极的健康管理措施,延缓疾病进展,甚至预防疾病的发生。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基于抽血生物标志物检测的精准医疗有望为失智症的治疗带来革命性的突破。目前,一些新药已经通过移除脑中β-淀粉样蛋白或阻止其形成斑块的方式,在早期患者中取得了显著疗效。未来,结合精准血液检测,开发出能够逆转早期疾病甚至预防疾病发生的疫苗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