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灾难到复苏!一探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与解决之道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32:3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灾难到复苏!一探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与解决之道

太湖,作为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在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近年来太湖蓝藻问题日益严峻,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蓝藻的频繁爆发不仅影响了太湖的水质和景观,还威胁着周边地区的用水安全和生态平衡。为了有效治理太湖蓝藻,保护太湖的生态环境,各地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和技术手段。本文将深入探讨太湖蓝藻爆发的现状、原因以及治理的策略和成效。

太湖蓝藻爆发的现状与危害

太湖,近年来却被蓝藻问题所困扰。蓝藻的爆发呈现出令人担忧的态势,其规模之大、频率之高、持续时间之长,都给太湖的生态系统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从时间维度上看,自上世纪 90 年代起,蓝藻几乎每年都会在太湖肆虐。而且,这种爆发并非偶发事件,而是呈现出一种连续性的特征,仿佛是一个挥之不去的噩梦。不仅如此,蓝藻爆发的规模还在逐年递增,最初或许只是局部的小规模现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范围不断扩大,逐渐蔓延至整个太湖的广阔水域。

从空间分布来看,蓝藻爆发的重点区域集中在北部湖湾和西部水域。这些区域仿佛成为了蓝藻的 “温床”,每年的特定时节,蓝藻便会在此大规模地滋生和繁衍。

蓝藻爆发所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且极其严重的。首先,当蓝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时,就如同一层厚厚的、油腻的膜状物漂浮在水面上,无情地阻挡了水体与空气之间的气体交换。这一屏障的形成,直接切断了水体获取氧气的重要途径,使得溶氧来源严重受限。

在宁静的夜晚,蓝藻的危害进一步加剧。它们会疯狂地消耗水体中本就稀缺的溶氧,导致池塘中的氧气含量急剧下降,使水产养殖面临严峻的缺氧危机。螃蟹等水生生物不得不爬上岸边或水草上寻求生存的机会。

蓝藻那坚硬的角质层,对于池塘中以其为食的花白鲢等鱼类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这些鱼类在摄食蓝藻后,往往会因为难以消化而引发肠炎,严重影响其健康和生长。

更为可怕的是,蓝藻在死亡之后,会释放出大量的毒素。这些毒素在水体中迅速扩散,对水产养殖动物造成中毒危害,轻者影响生长和繁殖,重者甚至会导致死亡。

此外,蓝藻的爆发还会无情地占据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它们疯狂地消耗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使得其他藻类和水草失去了生长所需的养分,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长期以往,整个水域的生态平衡被彻底打破,生物多样性受到极大的威胁。

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

太湖蓝藻的频繁爆发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首先,太湖独特的地理和水文特征为蓝藻的生长提供了 “温床”。太湖是一个典型的碟形湖泊,平均水深仅有 1.9 米,相对较浅的水域使得湖水的环境容量十分有限。同时,流域内平原区河网纵横交错,水流流速极为缓慢,水体的自净能力因此大打折扣。

其次,入湖的氮磷等营养盐输入负荷一直居高不下,这是蓝藻水华高发的重要 “元凶”。大量的氮磷物质随着河流源源不断地流入太湖,为蓝藻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来源。

此外,沉水植物面积的不断下降也是蓝藻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沉水植物在维持水生态平衡中起着关键作用,它们能够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地。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沉水植物的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其面积逐渐减少,导致水生态系统失去了一道重要的防线,使得蓝藻得以更加肆意地生长和繁殖。

再者,周边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带来了大量的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这些污水中富含的营养物质,进一步加重了太湖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为蓝藻的爆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最后,气候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太湖蓝藻的爆发。气温升高、降水分布不均等极端气候事件,都可能导致蓝藻的生长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加剧其爆发的频率和强度。

太湖蓝藻的治理策略

1. 长兴县的治理举措

夹浦镇:在蓝藻防控保障、拦截、处置三方面统筹发力。保障到位,通过招投标确定第三方单位,安排专人专班巡查、拦截、打捞,配备相应设备,进行资金预算和日常考核。拦截到位,根据不同地理位置制定 “一河一策”,采取多种拦截措施,并与相关单位充分对接。处置到位,根据蓝藻情况采取 “捞、冲” 方式,利用泥浆泵将蓝藻抽入应急池。

太湖街道:以 “蓝藻精准防控,确保国控断面水质稳定” 为目标,坚持 “外挡 + 内治” 整体思路。精准智控,常态化监管,构建三维预警系统,建立智慧监控平台。协同作战,专班化推进,成立污染防治专班,形成联动工作机制,配备专业打捞船和建成藻水分离站。强化排查,立体化整治,全面落实运维机制,严格管控污染排放。

太湖图影:探索 “四步工作法”,确保打赢蓝藻防控攻坚战。多方筹集资金,强化后勤保障,投入打捞设备和人力。统一指挥调度,压实各级责任,建立统一指挥调度体系和责任体系。实时观测动态,第一时间交办,安排专人巡查观测,及时上传信息并进行台账化管理。双向联合督查,落实防控考核,建立保护绩效考核机制,进行督查和绩效考核。

2. 国联环科的探索

国联环科及早谋划抓开局,确保蓝藻应收尽收。对全市藻水分离站点进行调研,制定处置预案。技术革新促高效,提高蓝藻处置效率,对蓝藻藻泥干化焚烧技术进行提档升级改造,对除臭系统进行升级改造。高效管理促发展,提升蓝藻治理能力,实施精细化管理策略,优化流程,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

3. 分水域治理

在蓝藻爆发、聚集的局部重点水域,建设相对封闭的水域,实施打捞蓝藻和其它清除蓝藻方法相结合,如紫根水葫芦等生物修复、改性黏土技术等。经过努力,相对封闭水域能基本消除蓝藻爆发聚集现象,改善水环境和水景观。

太湖蓝藻治理的成效与展望

通过各方的努力,太湖蓝藻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长兴县三个国控断面水质类别全部达到 Ⅱ 类水质,较 2022 年同期均提升一个类别,达到历史最佳。五里湖的水环境得到较好改善,不仅水质达到 IV 类,且不存在蓝藻爆发现象。

然而,太湖蓝藻治理仍然任重道远。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控源截污,减少氮磷等营养盐的输入,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加强生态修复和监测预警,推广先进的治理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强化公众的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以实现太湖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太湖蓝藻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的持续努力和协同合作。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治理策略,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太湖将恢复往日的清澈与美丽,为周边地区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保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