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奖提成工资法律解读:性质、规定与维权
年终奖提成工资法律解读:性质、规定与维权
年终奖和提成工资是职场人士普遍关心的重要议题。本文将从法律角度,为您详细解读年终奖与提成工资的性质、相关规定以及如何合法维权。
年终奖与提成工资的法律性质
年终奖和提成工资都属于劳动报酬的范畴,但它们与基本工资有所不同。
年终奖:一般指用人单位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和对劳动者全年工作业绩的考核情况,在年终或下一年初发放的奖励性报酬。它属于超额劳动报酬,旨在激励员工创造更好业绩。
提成工资:是企业依据员工销售业绩或完成任务情况给予的奖励,通常按照一定比例计算,属于绩效工资的一种,是劳动者提供劳动的对价。
相关法律规定
《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
《劳动法》第四十七条: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司法解释和裁审规则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在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劳动者应对提成工资的发生原因承担举证责任,而用人单位则需提供与争议相关的证据。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年终奖的发放应依据用人单位的内部规章制度或劳动合同约定。如果单位内部规章制度或者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对年终奖有明确规定或者约定的,应作为处理年终奖争议的依据。
实务案例分析
年终奖案例
林某于2021年6月入职A单位从事产品销售岗位,双方签订劳动合同,劳动报酬约定为底薪加提成。A单位规定,对超额完成工作任务的员工,年底以年终奖形式支付相应费用作为奖励。林某在合同期满后离职,单位以林某未工作满全年为由拒绝发放年终奖。
经劳动监察部门审查,虽然林某未工作满全年,但A单位应按比例支付其应得的年终奖。最终,A单位依法足额支付了林某的年终奖。
提成工资案例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审结的一起劳动争议案中,某公司规定员工离职后不予发放业务提成。法院认为,该规定实质上剥夺了劳动者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违反了法律规定,最终判决公司支付员工应得的业务提成。
维权建议
保留证据:劳动者应妥善保存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凭证、用人单位有关年终奖和提成工资的规章制度、员工手册等证据。
明确约定: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明确年终奖和提成工资的计算方式、发放条件等细节。
及时主张权利:如用人单位拒绝发放年终奖或提成工资,劳动者应及时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仲裁申请。
合法维权:在维权过程中,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年终奖和提成工资作为劳动报酬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放和计算方式受到法律保护。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和维权途径,有助于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避免不必要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