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咳嗽:8种类型食疗方与用药全攻略
中医辨证治咳嗽:8种类型食疗方与用药全攻略
最近咳嗽的人很多,家里的老人、小孩反反复复咳嗽,一咳嗽就没停过。在治疗咳嗽方面,中医没有病毒细菌支原体一说,但一定要分清楚寒热虚实,辨证选药。这里给大家分享常见咳嗽的食疗方和值得推荐的中成药,供大家参考。
风寒咳嗽
表现:咳嗽声重,咽痒作咳,夜间加重,痰少或无痰,喝点热水稍有改善,鼻塞流清涕,恶寒怕冷,舌苔薄白。
食疗方:大蒜冰糖水
做法:小孩用大蒜2-3瓣,大人则用7-8瓣,先把大蒜拍碎,加入几块冰糖一碗水,先用大火将水煮开,再用小火慢炖3-5分钟,最后熬成小半碗的量服下,一天喝三次。小孩的话,也可将大蒜头横切,轻轻摩擦孩子的咽喉部以止咳。或者将大蒜捣碎了,晚上贴在脚底的涌泉穴,第二天取下。
中成药:通宣理肺颗粒。忌用清热解毒药。忌食生冷寒凉之品。
风热咳嗽
表现:咳嗽,痰稠,鼻流稠涕,口干,咽痛,舌苔薄黄不厚。
食疗方:鱼腥草橘皮茶
做法:干鱼腥草20克、干橘皮1个、白萝卜皮半个至1个。加水浸泡30分钟后,大火煮开转小火煮5分钟。
中成药:桑菊感冒颗粒。忌食牛羊肉、胡椒花椒等辛热食物。
风燥咳嗽
表现:干咳无痰,口鼻干燥,咽喉痒,舌苔薄白或薄黄不厚。
食疗方:桑杏饮
做法:桑叶10g,杏仁6g,北沙参6g,梨皮15g,冰糖适量。将桑叶、杏仁、北沙参、梨皮按比例洗净后入锅,加500ml水,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调入打碎的冰糖,待冰糖熔化后饮用。
中成药:蜜炼川贝枇杷膏。忌食炒瓜子、炒花生等干燥食物。
痰湿咳嗽
表现:痰量多,色白而稀,胸脘作闷,不口渴,舌苔白腻。偏寒者痰多泡沫,怕冷背冷,遇冷加重;偏脾虚者可见恶心呕吐,胃胀腹满,大便喜溏。
食疗方:二前汤
做法:前胡8g,白前8g,陈皮2g,茯苓6g。每日1剂,煮茶频饮。
中成药:二陈丸;小青龙颗粒(偏寒者);香砂六君丸(偏脾虚者)
痰热咳嗽
表现:咳嗽痰多,痰黄质黏,口干口苦,咽喉肿痛,面赤燥热,大便干燥,舌尖红苔黄腻较厚。
食疗方:川贝百合蒸梨
做法:把梨靠柄部横断切开,挖去中间核后放入2-3粒冰糖,5-6粒川贝母(川贝母要敲碎成末),把梨对拼好放入碗里,上锅蒸30分钟左右即可,分两次服用。
中成药:清肺化痰丸。忌辛辣油腻之品。可配合刮痧、拔罐等外治法。
气虚咳嗽
表现:咳嗽日久,咳声低微无力,无痰或少许白痰,伴有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畏风怕冷,舌淡苔白。
食疗方:山药五指毛桃百合莲子粥
材料:干山药30克(鲜品100克)、五指毛桃30克、干百合10克(鲜品20克)、莲子1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山药、五指毛桃、百合、莲子、粳米洗净,加水适量煮成粥,可加适量盐或冰糖调味。温热服用,每日一次。也可用作咳嗽后的调养食疗方。
中成药:参苏丸
阴虚咳嗽
表现:和风燥咳嗽症状相似,也是干咳无痰,口干咽燥,不同点是有午后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舌红少苔等阴虚表现,没有咽喉痒的症状。
食疗方:百合甘桔饮。百合10g,麦冬10g,北沙参6g,桔梗6g,生甘草3g。每日1剂,泡茶频饮。
中成药:百合固金丸
阳虚咳嗽
表现:素体阳虚,每逢冬季或遇寒或吃寒凉的食物而咳嗽,甚至加重。咳嗽气短,动则喘促,或咳时自觉有气从脐部上奔,咳痰清稀,多泡沫痰,神疲乏力,面白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
食疗方:甘姜饮
做法:甘草10g,干姜5-10g,五味子3g。每日1剂,泡茶频饮。可配合艾灸背部的大椎、风门、肺俞、脾俞、肾俞等穴位。
中成药:桂附地黄丸
食积咳嗽
表现:小孩很常见,常因饮食过度或外感后不注意忌口,进食油腻腥膻之物引起。咳嗽,痰多难咳出,伴食欲下降,口臭,或呕吐,腹胀,便秘或大便酸臭,舌苔厚腻。
食疗方:陈皮莱菔子萝卜汤
做法:陈皮6g、莱菔子12g(捣碎)、山楂4g,炒麦芽10g,带皮萝卜200g,生姜5g。将上述药材洗净,一同放入锅内,加入清水以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继续煮30分钟即可,可加适量盐调味。
中成药:王氏保赤丸。饮食宜素食、少食。可配合捏脊、揉腹等推拿。
肝咳
表现:咳嗽和情绪有关,生气时加重,阵咳,咳声高亢,咳时牵连两胁下疼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纳差,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
食疗方:佛手9g,陈皮3g,杏仁6g,菊花4g。每日1剂,泡茶频饮。
中成药:小柴胡颗粒。睡前可听听《胡笳十八拍》、《江南丝竹乐》等角调为主的音乐,木音疏肝,药治于心。
提醒:食疗方可用于日常调理,凡药皆有其偏性,用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咳嗽如果无法自我缓解或越来越严重,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本文原文来自360do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