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村新政:从“粮仓”到“厨房”的产业蝶变
河南农村新政:从“粮仓”到“厨房”的产业蝶变
2024年,河南粮食总产量达到1343.9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再次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粮袋子”成绩单。作为农业大省,河南不仅在粮食生产上持续领跑,更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从“国人粮仓”到“国人厨房”
近年来,河南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农业产业链式发展,打造万亿元级现代食品产业集群。目前,河南生产了全国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水饺、4/5的酸辣粉,培育了“双汇”“牧原”“三全”“思念”“白象”“蜜雪冰城”“卫龙”等一大批知名品牌。
在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今麦郎食品产业园采用订单农业方式,与本地多家农业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深度合作,每年从本地农户手中收购约30万吨小麦。这种“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不仅保证了原材料供应,也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
特色种植业蓬勃发展
河南省发挥独特农业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建设优质专用小麦、花生、草畜、林果、茶叶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目前,全省已建成40个优质专用小麦县、72个优质花生县、40个养牛大县。
在许昌市长葛市,河南华昱控股有限公司通过与当地养殖户签订生猪补栏补贴协议,提升全市生猪养殖规模,带动本地上下游产业共同发展。在驻马店市平舆县万冢镇乡村振兴产业园,通过发展钢葱、阳光玫瑰葡萄、螺丝椒等特色种植,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态,也带动了周边460多名农业人口务工,人均年收入可达两万元左右。
农民增收渠道多样化
2024年前三季度,河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740元,同比增长6.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增速高于城镇居民。这背后,是河南多措并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结果。
一方面,河南大力支持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等产业,为农民提供更多家门口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河南还积极扶持农民创业。比如,实施就业创业工作专项研究课题申报,对重大项目给予10万元资助,一般项目给予1万元资助。
此外,河南还取消了商品住房限制政策,鼓励开展现房销售,并支持各地合理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上限,多子女家庭和高层次人才贷款额度可提高20%,为农民进城安居乐业创造有利条件。
科技创新赋能农业发展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等10余所河南高校均设有食品相关专业,将高校科研力量与河南省得天独厚的粮食生产优势相结合,数十年来“产学研”密切合作,共同推动农产品加工行业保持技术革新,生产设备一代代更新迭换,进步“从不停歇”。
河南省漯河市是中国食品名城。在中原食品实验室里,快乐酸奶、益生菌薯片、姜味饮料等琳琅满目的“高科技食品”吸引着大家的目光。该实验室于2022年9月22日正式揭牌运行,是河南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实验室之一,由漯河市政府主导建设,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6所高校共同建设。
展望未来
随着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落地实施,河南农村经济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从“国人粮仓”到“国人厨房”,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从单一产业到全产业链,河南农村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未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河南农村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