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N治疗迎来新突破:钙离子调节剂与射频治疗双管齐下
PHN治疗迎来新突破:钙离子调节剂与射频治疗双管齐下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剧烈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在2024年疼痛周学术会议上,南京鼓楼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陶高见教授详细介绍了该病的最新治疗方法,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药物治疗新进展
目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药物治疗主要以镇痛药物为主。其中,钙离子通道调节剂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线药物。近年来,该类药物取得了重要进展。新型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均有提升,但仍需进一步临床验证。
除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外,临床还常用抗抑郁药物(如度洛西汀、文拉法辛)和阿片类药物。但阿片类药物因副作用和成瘾性问题,需谨慎使用。此外,镇静剂、营养神经药物等也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非药物治疗新突破
非药物治疗手段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神经调控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领域。
射频治疗
射频治疗,尤其是脉冲射频,已成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重要治疗方法。它通过调节神经功能或阻断疼痛信号传导来缓解顽固性疼痛,具有微创、可重复操作等优点。
神经电刺激
神经电刺激技术包括外周神经刺激、脊髓电刺激、经皮神经电刺激、脑深部电刺激(DBS)、运动皮层电刺激及迷走神经电刺激等。这些技术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其中,短时程神经电刺激在临床应用显著增加,提高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尤其是顽固性疼痛的治疗效果。
其他非药物治疗
神经阻滞是疼痛科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基本方法。通过向受累神经注入局麻药或以局麻药为主的药物,短暂阻断神经传导功能,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此外,鞘内药物输注治疗、物理治疗和针灸等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也属于非药物治疗范畴。
个性化治疗方案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单一治疗方法往往难以满足患者需求。因此,临床中通常采用阶梯化、多维度联合治疗方案。
对于轻度疼痛患者,首选一线药物如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若单一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对于重度疼痛患者,需联合非药物治疗方法。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选择。
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带状疱疹发病率显著升高。未来,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将聚焦于以下方面:
- 提高神经阻滞等微创介入技术的临床应用率
- 针对不同性质的疼痛,采用不同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 加强多学科协作,实现精准医疗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我们期待未来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管理领域取得更多突破,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