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一曲板胡诉大寒,音乐里的节气文化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43:1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一曲板胡诉大寒,音乐里的节气文化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大寒今临腊来时,万物静候归乡人。此时节呈现出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在凌冽的寒风中,我们迎来了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

岁寒知松柏
【宋】黄庭坚
松柏天生独,青青贯四时。
心藏後凋节,岁有大寒知。
惨淡冰霜晚,轮囷涧壑姿。
或容蝼蚁穴,未见斧斤迟。
摇落千秋静,婆娑万籁悲。
郑公扶贞观,已不见封彝。
松柏之青翠贯穿四季,内心凋零的枝叶,在大寒的时节才会显露,在凄冷的冰霜晚期,仍于山涧和峡谷呈现出婀娜姿态。松柏是常绿树种,四季常青,不畏寒冷。此诗以松柏为象征,描绘其在岁寒时节的坚韧和顽强生命力。

循着自然时令与诗意
传统节气与音乐之联系
徐徐展开



器之韵
【板胡】
板胡在中国大约有300多年的历史,其品种繁多,是我国多种梆子腔戏曲,北方戏曲和曲艺的主要伴奏乐器。板胡音色清脆嘹亮,尤其擅长表现高亢、热烈的情绪,同时也具备优美和细腻的特点。大寒时节正处腊月,此时天气寒冷,但归乡情浓,板胡细腻但喜悦的音色正能体现出腊月中的此份情意。

演奏:上音民乐系教授霍永刚
《春城节日》是一首具有浓厚东北音乐风格的板胡作品,由周其昌和丁永盛创作于1960年。曲子以朗朗上口的民间曲调和铿锵有力的节奏,生动地描绘了东北民众在冬季节日载歌载舞的场景。乐曲结构采用气段体形式,第一部分的速度欢快热烈,技巧上注意节奏和对称;中段则以叙述性语气和声腔化语言为特点,强调音乐的语气和风格的展现;最后一段的速度逐渐加快,直至达到高潮。整个乐曲的演奏流畅且富有表现力,尤其在结束前的一段,速度变化频繁,最终在高潮中完美收尾。这首传统作品由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霍永刚重新进行电脑编曲并演奏。


气之韵
风雪兼程冬将春,寒夜未尽盼星辰。大寒节气正值冬春交替,古人讲究“春发、夏长、秋收、冬藏”的养生原则,以此“春安、夏泰、秋吉、冬祥”。冬三月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大寒的养生应“藏”。与冬至以来的温补不同,大寒进补的食物量宜逐渐减少,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可适当添加,以适应春天万物的升发。此时,人体阴消阳长、新陈代谢于相对缓慢的时期,情绪上应避免急躁发怒、过度操劳,以此有利于安度寒冬。

上音学子李欣炜作品《大寒》, 用大寒南北生活基调作为对比,也预示着大寒迎接新年,春天在不远的前方。大寒时节的北方田地依旧银装素裹,没有农活;南方田地还未冻结,农事活动依旧。

寒极必暖,否极泰来
一年终章,至此轮回
愿君平安,静待春来
二十四节气犹如大自然的诗篇,每个节气都是一首独特的音乐作品,表达着大地的情感。春的轻快与生机,夏的炽热与激情,秋的柔和与宁静,冬的寒冷与静谧。节气与民族器乐的交融,犹如自然与艺术的和谐交汇,用音乐的语言诉说着大自然的美妙与变化。四季韵律,万物调和,将节气之美与音乐的力量相结合,便让自然美好汇入,身心舒展平和。

本文原文来自上海音乐学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