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制诗与私房诗:李白为贺知章送行的双重表达
应制诗与私房诗:李白为贺知章送行的双重表达
李白和贺知章这对忘年交,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佳话。当贺知章告老还乡时,李白创作了两首风格迥异的送别诗。一首是应皇帝之命而作的应制诗,另一首则是发自肺腑的私人赠别诗。这两首诗不仅展现了李白卓越的诗歌才华,也体现了他与贺知章之间深厚的情谊。
李白和贺知章是忘年交。他们初次相见,李白献上诗歌《蜀道难》,请求贺知章举荐。贺知章对李白赞不绝口,称他为“谪仙人”,并解下佩戴的金龟买酒,与李白对饮。
经过贺知章的引进,李白才得到唐玄宗的赏识,成为翰林待诏,伴随唐玄宗左右。此时贺知章八十四岁高龄,大于李白四十三岁。他德高望重,任太子宾客。
但是过不了多久,天宝三载即744年,贺知章八十六岁,身患重病,头脑恍惚。于是上疏请求为道士,告老还乡。唐玄宗恩准,并赐京城老宅为千秋观,赐镜湖剡川一曲,赐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
接着唐玄宗率领文武百官送别贺知章,在长乐坡纷纷赠诗道别。唐玄宗、太子李亨即后来的唐肃宗、右相李林甫、左相李适之、高力士等三十九人献诗,李白也应制赠送诗歌一首。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李白
久辞荣禄遂初衣,曾向长生说息机
真诀自从茅氏得,恩波宁阻洞庭归
瑶台含雾星辰满,仙峤浮空岛屿微
借问欲栖珠树鹤,何年却向帝城飞
这首诗就是李白的应制诗,是应皇上的旨意所作的诗歌。这样的诗歌都是公开的,说是赠送贺知章,实际上都是做给文武百官看的,歌颂大唐王朝歌颂太平盛世才是真。
首联“久辞荣禄遂初衣,曾向长生说息机”,是称赞贺知章不迷恋高位,多次推辞荣禄,现在终于如愿以偿,成了一介布衣。从此息灭心机,修仙炼道,追求长生不老。
颔联“真诀自从茅氏得,恩波宁阻洞庭归”,写贺知章修炼仙道的秘诀会从茅氏三神仙那儿得到。贺知章决心已下,即使皇恩浩荡,也无法挽留。从洞庭湖坐船,会顺风顺水返回故乡。
颈联“瑶台含雾星辰满,仙峤浮空岛屿微”,写贺知章所期盼的天上瑶台,星辰闪烁,云雾弥漫。仙峤在太空中漂浮,仙岛在雾霭里显露,仙境在等着他驾鹤降临。
尾联“借问欲栖珠树鹤,何年却向帝城飞”,李白最后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挽留。贺知章这只即将栖息玉树琼枝的仙鹤,什么时候再次返回京城,与大家一起饮酒吟诗。
《送贺宾客归越》李白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这首《送贺宾客归越》才是李白私下写给贺知章的赠别诗。诗歌写景抒情,感情真挚,表达了李白对贺知章离去的不舍与昔日举荐的感恩。
全诗紧扣“归越”二字,突出回归之地故乡“镜湖”和“山阴”的特色,用“换白鹅”的典故来赞美贺知章的诗歌书法才华和闲适高雅的晚年生活。
第一句的“镜湖流水漾清波”,既点明贺知章故乡是越中名胜,又暗含皇帝“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的用意,赞美贺知章荣归故里的德高望重。
第二句“狂客归舟逸兴多”,写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经皇上恩准以道士的身份告老还乡。因蒙恩赐获得镜湖一片水域,所以能够乘着“逸兴”在镜湖泛舟遨游,颐享天年。
三四两句“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进一步展开想象,用书法家王羲之黄庭经与山阴道士换鹅的故事,赞美贺知章还乡后的恬静闲适生活。
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盛会就发生在山阴。贺知章擅长草隶,也是有名的书法家。他这次告老还乡,恐怕也和历史上的王羲之一样,会有道士上门寻求书法墨宝,会有盛大的聚会。
以上我们欣赏了李白两首送别贺知章的诗歌,两首诗写法各不相同。前一首是应制诗,是应皇上的旨意。写作是被动的,重在形式,主要是粉饰太平。后一首是李白发自内心的主动赠诗,感情真挚,表达了对贺知章人格的赞美和依依惜别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