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打造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的文旅新篇
秦皇岛:打造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的文旅新篇
秦皇岛,这座被誉为“中国北方最美海滨城市”的港口城市,正以打造国际一流旅游城市为目标,全力构筑文旅产业新高地。从长城脚下到渤海之滨,从历史文化到现代休闲,秦皇岛的文旅产业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魅力。
长城新地标: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
在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一座崭新的文旅地标正在崛起——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作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重大标志性工程,该博物馆于2023年7月获批冠名“中国”,2024年5月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展陈面积约1万平方米,设有中国长城文化陈列展厅、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展厅等。
博物馆的设计独具匠心,以长城本体为视角,建设了一面宽24米、高9米的巨型玻璃景观窗“长城之窗”,将角山长城本体成功“引”入馆内。通过展示空间的巧妙安排和展示手段的精心设计,博物馆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展示平台,将长城的壮美与其背后所蕴含的民族精神紧密结合。
与此同时,秦皇岛市还建成了11条共计153公里的长城旅游公路,实现41处长城点位及周边文旅资源的有效连接。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游客的游览体验,也为长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北戴河转型:从“避暑胜地”到四季旅游目的地
作为中国现代旅游业的摇篮,北戴河创造了中国旅游史上的多个第一:第一个官方确定的旅游避暑胜地、第一条旅游铁路专线、第一条航空旅游专线、第一本导游书……如今,北戴河正瞄准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先行示范区,阔步从“避暑胜地”迈向四季皆宜。
为实现这一目标,北戴河区积极打造“依托海但不依赖海”的发展格局,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打造旅游品牌的基础上,持续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全域全季旅游业态。今年前8个月,该区共接待游客81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亿元。
政策引领:打造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的有力保障
秦皇岛市政府高度重视文旅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秦皇岛市国际一流旅游城市促进条例》的颁布,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秦皇岛市还积极引入高科技企业,如臻鼎科技集团,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也为市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未来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秦皇岛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令人瞩目,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旅游业,如何提升旅游服务品质以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需求,如何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保持特色和优势,这些都是秦皇岛需要面对的问题。
秦皇岛市已提出要大力发展“夜经济”,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夜间文旅品牌。通过多产业融合发展,开发具有文化内涵的夜间沉浸式旅游项目,结合红酒、温泉、冰雪等现有产业基础,打造新型夜经济消费场景。同时,秦皇岛市还将优化主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的夜间项目层级发展结构,对夜游项目进行统一监管,对演出时间、主题进行统一规划管理。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秦皇岛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秦皇岛必将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国际一流旅游城市,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