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椰拿铁,在新加坡“塌房”了
生椰拿铁,在新加坡“塌房”了
上个月,瑞幸在新加坡连开两店。新加坡政府有一项特殊的监管要求,在新加坡出售的饮料都需要根据自己的糖分、饱和脂肪含量等数据来标注分级。瑞幸自然也要遵守这项规定。很快,兴冲冲进入门店的粉丝,就发现不少饮品,都因为含糖量或者饱和脂肪含量过高而被标注成了C级和D级。最受欢迎的生椰拿铁被标注为D级。很多人喜欢的厚乳拿铁、橙C美式,则被标注为C级。“本来橙C美式是我的人生饮品,想着到新加坡终于能喝了,现在好了,不敢喝了”,一名消费者在小红书评论。
新加坡的营养标准是如何分级的?
新加坡的营养标准分为四个等级:A级、B级、C级和D级。具体分级标准如下:
A级饮料:含糖量每100ml小于1g,不含甜味剂或饱和脂肪,例如纯水、纯茶、无糖苏打等。
B级饮料:含糖量大于1g/100ml,小于5g/100ml,或者含甜味剂但不含饱和脂肪,比如代糖碳酸饮料、低脂牛奶等。A级和B级饮料被视为相对健康的饮料。
C级饮料:含糖量大于5g/100ml,但小于等于10g/100ml,或者含饱和脂肪但小于等于2.8g/100ml。例如:果汁、咖啡饮料、全脂牛奶等。
D级饮料:大于上述范围的所有饮料。C级和D级被视为不健康饮料,不推荐经常饮用。
生椰拿铁为什么会被标注为不健康的D级?
生椰拿铁的默认配方是:200毫升的厚椰乳(椰肉和椰汁打成的椰浆)+60毫升咖啡液+两泵(20ml)糖浆,再加上冰,总量为300ml。尽管它的糖含量是C级,但100ml厚椰乳就有5.6g的脂肪,其中饱和脂肪超标,被打入D级。
营养分级的风也吹到了国内
3月底,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下,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制的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开始试行。上海的分级依据则是根据饮料中的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含量来分A、B、C、D级。
“糖”的新消费生意
在新消费最热的那几年,风投圈喜欢鼓吹的一个东西就是,“合法成瘾”的产品最值得投资。比如糖,比如咖啡因(还有现在受到严格监管的电子烟),只要人开始密集摄入,就会渴望更多,逐渐成瘾。糖的生意,就是甜味的生意。
很多品牌都在这一点上做得很成功,比如蜜雪冰城、霸王茶姬、茶百道等等。瑞幸更是通过糖+咖啡因的叠加打出王炸。
无处不在的糖
饮料食品生产商,想尽办法地添加糖,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们对于糖的热爱与生俱来,消费者虽然嘴上不承认,实际上加糖的东西才好卖。
实验证明,无论多小的婴儿,都喜欢甜味。因为甜食能够通过口腔给大脑带来快感反应,这是由于甜味往往来自于易于消化吸收的糖类,被大脑认定为高密度的能量来源。
作为公共卫生政策的糖
在让大家少吃糖这事上,有些国家已经动用了财政手段。据SSB Tax Database(sugar-sweetened beverage)税务数据库数据显示,全球已有超过120多个国家开始征收“糖税”,以引导消费者减少对不健康食品和饮料的消费,并以此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
卷向“真正的无糖”
从整个市场的趋势来看,营养分级目前是顺势而为。中国普通消费者对于糖的需求,处于一个非常迅速迭代的过程。
10年前,中国即饮市场上最流行的是以冰红茶为代表的小甜茶,不甜的饮料被认为口感不好。甚至,东方树叶在最初推销时想到的目标消费者是“高血糖、高血脂、需要抗糖”的特殊人群。但东方树叶还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难喝,在创始人钟睒睒的坚持下才被保留。而它的竞品,统一集团的茶里王则直接被叫停。
新几年,作为一种口味与健康的折衷路线,减糖、0糖产品曾大受欢迎。比如元气森林气泡水,靠“0糖0脂0卡”将新一代天然代糖赤藓糖醇科普到家喻户晓,并创造了70亿的年销量。
不过,代糖不是完全理想的替代品,2023年,Nature有一篇论文认为“赤藓糖醇与增加血栓、提高心脏病风险相关”;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则将阿斯巴甜列为“可能致癌物”。但是,代糖确实能够帮助人们减少糖的摄入。
现在,中国饮料行业开始卷向“真正的无糖”,东方树叶、三得利等无糖茶品牌还推出了大升装,在一些平台打起了价格战,大有成为“水替”的野心。
而最典型的产品就是东方树叶,获得了广泛市场的成功,成为了百亿大单品。根据农夫山泉2023年上半年财报,过去12 个月,东方树叶同比增长114%,增速超过即饮茶行业整体增速9倍以上,其连同茶π贡献了整个即饮茶市场近一年超过六成的增量。
而消费者终于喜欢上了以东方树叶、三得利为代表的,能体现茶香味、保留茶水甘甜味的无糖即饮茶。在过去两年,无糖即饮茶在即饮茶中的份额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从16%提升至32%。
结语
可以说,中国当下的糖消费主要矛盾大概是,消费者日益挑剔的减糖需求,与商品在消费者不知情时额外提供冗余糖分之间的矛盾。低糖、无糖饮料,在中国显然是一项真实的需求,并且背后有着蓬勃发展的市场,企业也有着很充足的研发动力。减糖的解法,或许不是单纯地把糖去掉,而是要研发出更多没有糖也好喝的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
本文原文来自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