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头角:香港边境小镇的前世今生
沙头角:香港边境小镇的前世今生
沙头角是香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边境小镇,曾长期作为禁区。随着2022年6月起逐步对外开放,这个拥有独特历史和自然风光的小镇开始向世人展现其迷人魅力。本文通过沙头角故事馆馆长Charles的视角,带你深入了解这个边境小镇的前世今生。
位于香港新界东北部、与深圳边境接壤的沙头角,曾经是一个神秘的禁地。这个仅有约4,000人口的小镇,数十年来一直是禁区,非当地居民必须持有边境禁区通行证才能进出。但自2022年6月开始,小镇逐步对外开放,让好奇的游客得以一窥其神秘面貌。
在新楼街有一列历史悠久的排楼,沙头角故事馆就藏身其中。这座历史博物馆收藏着许多文物和文献,记录了这个社区的故事与历史。“这里曾是一条热闹的街道。内地居民都会跨境前来采购他们在家鄉找不到的商品。”沙头角故事馆馆长、同时也是生态导赏员的李以强(Charles)介绍道。时至今日,深圳已发展成一个繁华大都市,沙头角便不再是他们的采购胜地。
当Charles还居住在市区时,他经常带领导赏团前往船湾郊野公园考察,那里是沙头角海避风港海岸线的一部分。有一次他前往历史悠久的客家聚居地荔枝窝时,结识了沙头角的村长。村长遂鼓励他到访这个边境小镇,了解这里的风土民情。“我認為沙头角是一个独特的地方,亦很享受这里的环境及生活节奏,于是我决定搬来这里居住。”Charles回忆道。
蕴藏自然与人文瑰宝的小鎮
Charles随后发现,自己比预期之中更享受沙头角的生活模式。他尤其喜欢在海滨漫步,沿途欣赏醉人的景致。“很多人都知道,逾280公尺的沙头角码头是全港最長碼頭,但只有走到碼頭的盡頭時,你才會真正體會到那令人驚嘆的景色。你既能望到船灣郊野公園起伏的山峦,又能远眺深圳的城市天际线。”Charles说。Charles居住的单位能俯瞰到让他百看不厌的海港景色,“傍晚时分,你经常可以看到苍鹭或其他鸟类在码头附近漂浮的蓝桶上休息。”
Charles也很热衷于在社交媒体发放一些关于小鎮日常的短片,来宣扬沙头角的文化。“当地居民以渔民出身的客家人和鹤佬人(福建移民的后裔)为主,尽管后来他们迁到岸上生活,但仍然保留着许多水上人的传统习俗。”Charles说。陆上龙舟就是一个例子,它是在节庆和婚礼等庆祝活动中的民俗舞蹈。鹤佬居民会穿上自家制的传统服饰,随着鼓声挥舞手臂作划桨动作,沿着街道巡游表演。“平日的沙头角并不拥挤,只有在特别日子,例如庆祝天后宝诞时,你才会看到数百人汇聚在一起的盛况。”
一个故事馆的诞生
Charles于2018年开设了沙头角故事馆,以保存这个边境小镇的历史文物及居民故事。故事馆座落于占地100平方米的傳統单層排樓内,该店屋建于1933年,拥有一个临街露台,这是当年典型的建筑风格。馆内的展品由不同人士捐赠,包括一些旧书籍和小册子、古老的家具、工具、陶器、斗笠、衣服,甚至还有镶上贝壳片的傳統窗框,它们都展示着沙头角居民过去的生活日常。
Charles特别讲解道:“从前较高档的村屋,会将贝壳磨成半透明薄片再镶嵌到窗框上。在灯光下细看,你仍可以看到贝壳的纹理。”
一座鲜活的博物馆
随着政府宣布进一步开放沙头角,Charles便着手整理故事馆的展品,以便接待更多访客,并希望将故事馆扩展到大楼的另一层。同时,他也成立了一个发展镇内保育工作的组织。“有些老店主的后人会回来,重新开放他们家的区域,作为向游客讲述家族生意历史的故事室。”Charles说。“我们希望鼓励年轻人前来开设咖啡馆和创意企业,以振兴沙头角,将这里打造成一个优秀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沙头角的5个新发现
沿着车坪街寻找昔日九广铁路支线的路轨遗迹。该路段于1912年至1928年间在沙头角和粉岭之间运作,后来因附近的新道路开通,不敌竞争而停运。
沙头角仍然保存着5个T型旧规格路牌,极具打卡价值!
现已被列为法定古迹的协天宫位处边境附近,上世紀初曾是一所私塾校舍。它于1894年至1895年间重建,以取代原先的关帝庙。
沙头角街市绝对是品尝客家菜的好去处,在那里会吃到酿苦瓜、红烧五花腩等客家美食。由前渔民采购的优质海产也值得一试。
虽然位于香港和深圳之间的中英街仍禁止香港游客进入,但你还是可以在靠近分界线的其中一块界碑前打卡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