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张爱玲的“爱情哲学”:自私、无奈与真实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37:4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张爱玲的“爱情哲学”:自私、无奈与真实

“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这是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的经典语句,道出了她对爱情的独特理解。在张爱玲的世界里,爱情不是简单的浪漫与激情,而是充满了无奈、自私和悲凉。她用犀利的笔触,揭示了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让读者在感叹之余,不得不重新思考爱情的本质。

01

爱情的无奈与自私

《倾城之恋》讲述了上海落魄翰林家庭女儿白流苏与海归富商范柳原,在战前的香港上演的一段爱情故事。小说中,白流苏想用自己仅有的青春,来换取今后稳定的生活。而范柳原想借白流苏来调剂自己枯燥乏味的生活。他们之间所谓的爱情是有目的的,各自希望从对方身上寻找到可以利用的价值。这种爱情的自私性,正是张爱玲对爱情本质的深刻洞察。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张爱玲更是将人性的贪婪展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中的男主人公振保,将女人分为“红玫瑰”与“白玫瑰”两种:热烈而娇艳的“红玫瑰”是他的小姨子,让他体验到原始的欲望;“温柔贤惠”的白玫瑰是他的妻子,让他享受到家庭的温暖。然而,得到之后便是厌倦,这正是人性的贪婪所在。正如张爱玲所说:“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02

爱情观的形成:童年的创伤与时代的烙印

张爱玲的爱情观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深受其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的影响。她童年时父母离异,父亲和继母时常为难责备她,母亲也甩手离开,这让她对感情格外敏感,也形成了一种悲观但真实的态度。正如她在《小团圆》中所写:“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一个人。”

同时,张爱玲出生和成长在混乱动荡的年代,见证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人性的丑恶、时代的悲哀,一切都是那么残酷和现实,冲击着张爱玲的心灵,让她感受到了人生的艰辛和无奈。此外,她对《红楼梦》的深入研究,也影响了她对爱情和人生的理解。《红楼梦》中人生无常、命运无常,一切皆是虚幻的主题,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03

艺术手法:意象中的凄艳与苍凉

张爱玲在作品中大量运用意象,通过色彩、雕塑感等艺术手法,展现了爱情中的凄艳和苍凉。在《倾城之恋》中,她用“轻纤的褐色剪影”“是红的么?”“把紫蓝的天也熏红了”等油画般的色彩描绘,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却“不和谐”的香港风景图,映射出小说中主人公之间的爱情的“不和谐”。

在《金锁记》中,张爱玲通过“把那大镶大滚的蓝夏布衫袖高高挽起,专门露出那一双雪白的手腕”的描写,运用蓝与白的对比,充分表现出曹七巧内心的悲哀和压抑。她还善于应用月亮、镜子等具有特定含义的意象,展现人物的悲惨命运。正如她在《金锁记》中所写:“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有完——完不了。”

04

现实意义:爱情本质的永恒思考

张爱玲的爱情观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她揭示了爱情中的自私、贪婪和无奈,同时也展现了爱情中的真实和坚持。在《半生缘》中,她写道:“我们回不去了。”这句话道出了多少人的心声。在当今社会,人们在追求爱情的同时,也在不断反思: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如何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找到平衡?

张爱玲的作品让我们明白,爱情不是童话故事中的王子与公主,而是现实生活中两个普通人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过程。正如她在《小团圆》中所写:“时间是站在她这边的。胜之不武”,女儿对着镜子,以青春来战胜母亲,这其实是非常可耻的。这段话提醒我们,爱情需要平等、理解和尊重,而不是单方面的占有和控制。

张爱玲的爱情观是悲观的,但也是真实的。她揭示了爱情中的自私和无奈,同时也展现了爱情中的坚持和真实。在当今社会,张爱玲的作品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着我们要珍惜眼前人,不要等到失去才懂得珍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