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手青中毒致幻,专家:充分加热是关键
见手青中毒致幻,专家:充分加热是关键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连续接诊多名因食用见手青而中毒的患者,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见手青是一种常见的野生菌类,因触碰后会变蓝而得名。它含有致幻毒素,食用后可能导致幻觉等症状。专家提醒,年轻人切勿因好奇尝试见手青,尤其是隔夜食用更加危险。
见手青中毒症状严重,可致幻觉和精神异常
见手青中毒的主要症状包括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以及幻听、幻觉、妄语等神经精神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类似精神分裂症状的被害妄想,甚至需要进入ICU抢救。
20多岁的小林网购了一斤网红蘑菇“见手青”,吃完后出现中毒症状,看见家里有小小的“人”跑来跑去,躺在床上总觉得有模糊的“人影”掀被子、想钻进其被窝,闭上眼听到一群人在耳边说话。该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陆远强介绍,根据小林的症状表现,结合一系列检查,明确她的情况属于神经精神型野生菌中毒。
见手青中毒事件频发,年轻人需警惕
见手青中毒事件并非个案,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2024年,全国多地都出现了吃见手青中毒的事件。医生提醒,年轻人切勿因好奇尝试见手青,尤其是隔夜食用更加危险。
在云南捡菌网红“菌贝贤哥-云南菌菇”发布视频,讲述自己吃“见手青”中毒的经历,引发网友围观。“以前从不相信见手青能毒倒我,这回我信了……”他告诉网友,不熟悉的野生菌千万不要吃,吃菌发生不良反应后,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不要盲目自信”。
专家:生吃或烹饪不当是中毒主因
专家分析,见手青中毒的主要原因包括:
- 烹饪不当:未充分加热煮熟
- 生吃或半生吃:直接食用未加工的见手青
- 菌种过杂:混合食用多种野生菌
- 个体差异:不同人对毒素的耐受力不同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陆远强表示,“一般来说,野生菌中毒的临床分型主要有4种,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和中毒性肝炎型。神经精神型的预后较好,一般不太会有性命之忧,这也导致一部分年轻人抱着好奇心态去尝试食用见手青,有出于对味道的好奇,甚至就想试试致幻的感觉,这种尤不可取!”
预防措施:充分加热是关键
预防见手青中毒的关键是确保充分加热。专家建议,食用野生菌时一定要煮熟,不要生吃或半生吃。同时,要避免食用不认识的野生菌,以防止误食剧毒蘑菇。
具体烹饪方法包括:
- 将见手青切厚片,放入容器中
- 用保鲜膜覆盖并扎几个气孔
- 大火上汽蒸10分钟
- 冷却后再进行炒制
此外,还可以采用先蒸熟、微波炉加热熟成再烹饪的方法,这样更安全可靠。
中毒后如何处理?
目前见手青中毒没有特效解药,只能对症治疗。如果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 停止进食:避免继续摄入有毒物质
- 催吐:用温盐水催吐,减少毒素残留
- 就医:尽快联系急救或前往医院,告知医生具体情况
- 保持冷静:在等待救援时尽量放松,避免过度紧张加重症状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内科主治医师宫冰提醒:“一定不要食用不认识的野生菌。如果食用野生菌后出现胃肠道症状或精神症状,请立即就医。”
结语:安全食用,远离风险
见手青虽美味,但烹饪时务必确保充分加热,切勿生吃或半生吃。享受美食的同时,安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