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山连续四年发现“世界最神秘的鸟”海南鳽
哀牢山连续四年发现“世界最神秘的鸟”海南鳽
近日,被誉为“世界最神秘的鸟”的海南鳽现身云南哀牢山,引发广泛关注。海南鳽是中国特产鸟类,野外数量仅1000只左右,比大熊猫还要稀少,被列为全世界30种最濒危鸟类之一。此次发现不仅为哀牢山增添了神秘色彩,也凸显了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
连续四年现身哀牢山
这次发现海南鳽的是哀牢山新平环志站和赵雪冰研究团队。赵雪冰是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的硕士生导师,昆明鸟类协会秘书长,长期从事夜间迁徙鸟类研究。哀牢山是候鸟迁徙的重要屏障,每年秋季,成千上万的鸟类从东向西穿越这里。赵雪冰团队已经连续20年在哀牢山进行鸟类环志监测工作,每年八月底到十一月,他们都会驻守在海拔2400米的金山丫口环志站。
“我们是2006年第一次在哀牢山发现海南鳽,到如今已经连续4年发现,这说明海南鳽目前已有一定种群数量。”赵雪冰说。海南鳽一般在我国南方中东部省份繁殖,这个季节会陆续迁徙到中缅边境、东南亚等地。
哀牢山: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
哀牢山位于云南省中部,横跨楚雄、玉溪、普洱等州市,全长约500公里,是云南省东西两半部气候的分界线。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候鸟迁徙西线的重要通道,也是国际鸟盟认定的重要鸟区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哀牢山保护区有鸟类430种,占云南鸟类记录总种数903种的47.62%,具有丰富的鸟类多样性。每年秋季,成千上万的鸟类从东向西穿越哀牢山。从赵雪冰所在鸟类环志监测站的记录来看,每年会有200多种迁徙鸟类迁徙现身哀牢山,其中就包括如今数量岌岌可危的黄胸鹀。
保护区内禁止擅自进入
尽管哀牢山的自然环境优美,但这里也暗藏危险。赵雪冰回忆说,他曾因山里大雾找不到回环志站的路,还曾在环志站附近森林里发现被熊吃剩下的牛残骸,也有工作人员在野外工作时被毒蛇咬伤。
为了保护这片珍贵的生态环境,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楚雄管护局于2024年10月6日发布告知书,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进入保护区。保护区是野生动植物最后的庇护所,也是地球生态系统最重要的“压舱石”。近年来,随着保护区周边交通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违反法律法规未经批准进入保护区开展各种人为活动,对野生动植物造成气味、声音、靠近、光线、生境、疫源疫病等干扰,甚至出现违规用火造成火灾隐患、随意丢弃垃圾、挖取腐殖质土、挖走珍稀植物、直接捕杀野生动物等严重破坏保护区环境资源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未经批准进入自然保护区或者在自然保护区内不服从管理机构管理的个人,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有权责令其改正,并可以根据不同情节处以1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海南鳽在哀牢山的连续发现,是当地生态环境保护成效的有力证明。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选择在云南栖息繁衍。例如,在苏州湿地公园就发现了世界最小的鸭子——棉凫,以及白寿带鸟等稀有物种。这些发现都表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吸引珍稀鸟类的重要因素。
然而,保护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以黄胸鹀为例,这种曾被视为普通鸟类的物种,如今已濒临灭绝。这提醒我们必须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珍稀物种提供安全的栖息地。
海南鳽在哀牢山的发现,不仅是一次重要的科学记录,更是对生态保护工作的一次有力肯定。它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保护生态环境,就能为更多珍稀物种提供生存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