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7月起,厦门科技馆带你沉浸体验火星生活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45:04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7月起,厦门科技馆带你沉浸体验火星生活

火星,这颗神秘的红色星球,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类的目光。从古代天文学家的仰望,到现代航天器的探测,人类对火星的探索从未停止。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火星的环境特点、人类探索火星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在火星上建立基地的可能性。


地球与火星的大小对比,火星的直径大概是地球的一半,质量大概是地球的1/9。| JPL

火星是一颗“有毒”的星球。首先,它的大气对人类来说是致命的。火星上的氧气含量极低,仅有不到0.2%,相比之下,地球空气的氧气含量是21%。火星空气里95%都是二氧化碳,还有大概3%的氮气,2%的氩气,以及微量的氧气、一氧化碳、水、甲烷和其他气体。此外,还有大量的尘埃悬浮在空中,将天空渲染成黄色,也将落日折射成蓝色。


但你还是会踏上那条通往火星基地的路,因为火星在那里。| 效果图

尽管火星会平等地杀死每一个没穿加压宇航服的来访者,但它还自带第二种毒,叫“念念不忘,一见火星误终身”。这颗红色的星球,秦始皇曾经带着不安仰望过,《史记》里留下了“(秦始皇)三十六年,荧惑守心”的记载。古希腊人和罗马人曾经带着敬畏仰望过,将这颗红得似乎要滴下血来的行星,冠以战神之名。很多年后,美国天文学家霍尔在望远镜里看到火星的两颗卫星,就给它们起了战神其中两个儿子的名字,火卫一叫“恐惧”,火卫二叫“惊慌”。

被火星迷住的人里,还包括疯狂的亿万富翁。马斯克认为,要延续人类文明,一是要生很多很多的孩子,二是要让人类走出地球摇篮,成为一个“跨行星物种”。为此,他誓言要用火箭把人类送上火星。

就在7月11日,马斯克更新了一条新的X置顶,内容是“跨行星化能大大延长文明可能的寿命。我们必须建立基地星。”那颗基地星,当然只能是火星。


这个夏天,基地星在召唤。| 实拍图

去四环邻居那里串门需要多长时间呢?去火星可不像去月球那么简单,月球跟着地球走,但火星有着不同的轨道和转速。这相当于要从开在一条路的车上奋力一跳,跳到开在另一条路的另一辆车上。为了节省燃料,起飞的时机很重要。好的时机大概26个月才出现一次,一旦出现,我们就要赶在窗口期内起飞,单程7到9个月抵达火星,时间跟人类的孕期差不多长。

也许新火星人的诞生,就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坐稳了,飞往火星的飞船即将起飞!


《走!去火星》主题特展,正在厦门科技馆展出 | 实拍图

过了这道星际之门,你就穿越到了一百年后的火星基地“星火城”,直接踏入一千平米的硬科幻行星科学沉浸体验。红土、飞船、采矿车,就在眼前。


可以透过过道上的舷窗看到外面的星火城 | 实拍图


电影级造景,这里是认真的 | 实拍图

再踏入环幕投影厅,体验火星观光飞船。先从基地起飞,俯瞰星火城基地全景。然后瞬间拉高,去看看太阳系最大火山奥林波斯山,高度相当于3个珠穆朗玛峰。再去看看太阳系最大峡谷水手谷,距离相当于从厦门一路裂到拉萨。


水手谷,见过这么长的大地伤痕吗?| 实拍图

还有火星的极地冰帽,上层是干冰,下层是水冰,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最后极限爬升,这一波在火星大气层,飞掠火卫一和火卫二……这样的景色,此前只有火星探测器看过。

在火星基地上,你能感受到火星的很多优点。比如说,火星的日夜长度和地球差不多,大概是24小时40分钟,只比地球多出40分钟,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迁居火星,倒完时差就行,不太需要倒“生物钟差”。

来了就可以打工了,远程驾驶着挖矿车,去火星上开采矿产吧。


打工位置有限,竞争十分激烈。| 实拍图

采完矿,还可以分析一下矿石成分。还可以打一份高级工,恢复火星磁场,从而恢复火星环境。火星的表面温度,其实算是比较正常。位处太阳系二环的金星离地球也很近,但金星表面温度是460℃,这个温度很适合焊接,但绝对不适合人类生存。相比之下,火星的平均温度大概是零下60℃——跟南极差不多,虽然南极算不上宜居大陆,但至少有人住在那。在火星赤道,夏天的白天温度可达20℃,这个温度简直称得上怡人。如果我们能把火星的大气恢复到比较好的厚度,让大气发挥保温作用,火星的温度会更加宜居。


排排坐,做实验。| 实拍图

要恢复火星的大气,首先要恢复火星的磁场。同样被小行星撞击,地球只是失去了恐龙,而火星却失去了磁场。目前学界的猜测是,火星曾多次被小行星撞击,大概40亿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了火星的北部,这次撞击伤害到了火星的核心,导致了核心原本有的熔融铁运动停滞,这台“内部发电机”停止运转,磁场也就随之消逝。


40亿年前撞击火星的小行星,形成的巨大撞击坑如今是“乌托邦平原” | Denis Bastieri

失去恐龙,失去很多。失去磁场,失去一切。磁场就像一把隐形的巨伞,挡住吹向行星的太阳风等高能粒子流,让行星表面的大气层不被“吹飞”。失去了星球磁场的保护,火星直接暴露在太阳风的冲击下。渐渐地,火星失去了大气,失去了温度,失去了水分,也失去了大规模孕育生命的机会。我们该如何重建火星的磁场?一个大胆而疯狂的想法是,在火星的拉格朗日L1点,安置一块能产生超强磁场的大磁铁。它将永远朝着太阳,为火星挡住来自太阳的无情侵袭。


看到那块大磁铁了吗?把它移动到正确位置,就会给火星套上“磁力盾”| 实拍图

完成了以上科学任务,如果你还意犹未尽,就该发挥一下天赋技能了。1982年,苏联太空人列别杰夫和同事在礼炮号太空站呆了211天,他在日记里记下了这么一件事——发来的补给里有黑面包,还有洋葱头。苏联太空人们当即就把它们吃进肚里,洋葱就着面包和盐,味道好极了。过了阵子,地面的生物学家发来询问,“那些洋葱长得好吗?”礼炮号上的太空人毫不犹豫地说,“好着呢,都发芽了。”于是地面人员一片欢呼,因为此前从没有在太空里发芽的洋葱。然后太空人要求和首席生物学家私下谈话,首席生物学家一接通,太空人就坦白了,“拜托你千万不要生气,但我们把你的洋葱吃掉了。”

好消息是,这种事绝不会发生在中国。种菜,我们是专业的。我们在“天宫”种菜,从生菜种到小番茄,又种到拟南芥和水稻。中国空间站里的“菜园”何止发芽,直接获得丰收。


2023年,神舟十七号航天员的“太空菜园”喜获丰收 |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毫无疑问,有朝一日中国在火星建立基地,我们当然也会在火星上种各种菜。注意三位火星科研带头人的名字与地三鲜的关系,这些梗好冷啊,而且埋得好深啊……


看看这投票助力结果,一看就是……特别务实的中国孩子投出来的。| 实拍图

当你看过了火星的风光,在火星上挖过矿,安置过磁场,养过菌种过菜,接收了来自背后强大科学团队把关的种种科学设定后……你甚至可以亲眼看见来自火星的石头。虽然短时间内,人类还没法把火星的石头挖回家,但挡不住有些火星的石头,自己飞到了地球上。对,说的就是陨石。这颗重量将近7千克的火星陨石,发现地是艾因·萨拉赫沙漠,阿尔及利亚的无人区。不知多少年前,它从火星呼啸而来,被地球引力捕获,坠落在沙漠中央,静静在那里待了许久,才被专业的陨石猎人发现,辗转流入中国藏家之手,又出现在你面前。经过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天体化学实验室的检验,确定这是一颗来自火星的二辉橄榄岩质火星陨石。截至这颗火星陨石(NWA 13581)获得命名,在国际陨石学会官方数据库中,全球火星陨石记录仅有277条。这么大、这么完美的火星陨石,更是寥寥无几。


它经历了几千万公里的星际旅行,才能出现在你面前。| 实拍图 陨石收藏:上海五雲坊陨石工作室

此外,这次还展出了极其美丽的陨石切片。


来自灶神星的陨石切片,有难以言喻之美 | 实拍图 陨石收藏:上海五雲坊陨石工作室

这些来自星星的碎片,跨越深空,为你而来。

在这个夏日,和孩子一起,踏上限定版火星之旅吧。一起坐上飞船,从火星基地起飞,去看看一百年后的那颗火红的星球,以及星球上的火星基地。


穿越廊道,开始科幻之旅 | 实拍图

不是因为火星基地会很快出现,恰恰相反,那会是个长期的、巨大的、困难的工程。


欢迎来到星火城 | 实拍图

人类也许在十年内就能踏足火星——这是火星展科学顾问、费米天文望远镜课题组组长Denis Bastieri教授的预测。但我们距离真正建立火星基地,还十分遥远。这一代人准备,下一代人见证。循此苦旅,以达星辰。但在辽远的未来,当你的孩子看到真正火星基地建起的那一瞬间……会想起很多年前,和你在科技馆的1000平米火星基地里,共同度过的那一天。


从红星回望蓝星 | 实拍图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