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公交优化引争议:新车设施遭吐槽,发车间隔过长
大连公交优化引争议:新车设施遭吐槽,发车间隔过长
近日,大连市交通运输局发布2025年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其中新开调整公交线路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此次调整涉及4条公交线路,包括新开1条东港区域内环线,以及对816路、508路、25路的线路走向调整。这些调整旨在优化区域出行需求,特别是加强体育中心和梭鱼湾区域与地铁的接驳。
具体调整方案
根据大连市交通运输局的公告,此次公交线路调整的具体内容如下:
新开线路:东港区域内环线,主要解决区域内上下学出行需求,以及与地铁2号线的接驳。
调整线路:
- 816路和508路:调整线路走向,优化体育中心区域的公交线网,加强该区域居民区与地铁2号线的接驳。
- 25路:调整线路走向,加强梭鱼湾区域内居民区与地铁5号线的接驳。
市民反馈
然而,公交线路的调整并非一帆风顺。据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显示,有市民反映新采购的1032台新车在运营设施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方向幕格式:新车的方向幕采用红黄色路号加方向的格式,字体粘连严重,不易辨识。市民建议改回传统的红绿色路号加首末站滚动格式。
报站语音:新车采用纯机械合成音报站,声音听起来假劣质。有市民建议改回真人语音报站,以提升城市形象。
纸质线路图:新车取消了纸质线路图,仅保留LCD屏幕显示站名。市民担心LCD屏幕故障率高,且无法显示上下行站点,建议保留纸质线路图作为备份。
此外,还有网友反映部分公交线路存在班次减少、发车间隔过长的问题,尤其是在旅顺口区,城区公交车隔时间长达一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不定时发车,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
对比分析
从调整的目的来看,此次公交线路调整主要针对特定区域的出行需求,尤其是加强与地铁的接驳,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举措。然而,从市民的反馈来看,调整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 硬件设施:新车的方向幕格式和报站语音设计不合理,需要进一步优化。
- 运营效率:部分线路存在班次减少、发车间隔过长的问题,需要增加运力。
- 服务细节:取消纸质线路图的决定引发争议,需要重新考虑。
总结与建议
总体来看,大连市此次公交线路调整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建议相关部门:
充分听取民意:在调整方案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充分听取市民意见,及时调整优化。
提升硬件设施:优化新车的方向幕格式和报站语音,使其更加人性化。
保障运营效率:合理安排班次,避免出现长时间发车间隔的情况。
完善服务细节:考虑保留纸质线路图作为LCD屏幕的补充,确保乘客能够方便地获取线路信息。
公交线路的调整是一个动态优化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我们期待大连市交通运输局能够充分考虑市民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优化公交线路和运营服务,真正实现便民利民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