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治疗迎来新突破:新型药物NTB-3119M获批临床试验
肺结核治疗迎来新突破:新型药物NTB-3119M获批临床试验
近期,医学研究在肺结核治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新型抗结核药物NTB-3119M已获批进入临床试验,这为肺结核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这一突破不仅有望提高治疗效果,还可能减轻肺结核治愈后常见的并发症——肺部条索影的影响。
肺结核:不容忽视的健康威胁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严重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其典型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超过2周,发热或胸痛超过3周,咯血等。不典型症状则可能表现为午后低热、久咳不愈、皮肤伤口感染、产后高热不退等。
肺结核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咳嗽或打喷嚏等把含有结核菌的微沫散播于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含有结核菌的微沫可受到结核菌的感染。据统计,每十分钟通风换气一次,4-5次后可以吹掉空气中99%的结核杆菌。
最新治疗突破:NTB-3119M
2024年11月,由青岛百洋制药有限公司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共同研发的新型抗结核药物NTB-3119M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作用于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合成关键酶DprE1的抗结核新药。
临床前研究显示,NTB-3119M具有很强的体内外抗结核活性,相同剂量下与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的体内杀菌活性相当,展现出显著的药效学优势。这一突破有望为结核病的治疗提供更安全有效的用药选择。
患者关怀:治疗效果与心理健康并重
在关注治疗效果的同时,患者的心理健康同样不容忽视。肺结核的治疗周期较长,通常需要6-8个月,耐药肺结核的治疗周期更是长达18-24个月。长期的治疗过程容易给患者带来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志愿者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等活动,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024年,仅在某地就有志愿者参与了12个服务项目,服务时长达39.28小时,服务对象涵盖老年人、学生、工人、农民、糖尿病患者及肺结核患者等群体。
预防与治疗:双管齐下
预防方面,卡介苗接种是有效预防儿童重症结核病的重要手段。此外,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以及加强体育锻炼、规律作息、合理膳食等,都能增强机体抵抗力,降低感染风险。
治疗方面,一旦发现结核病症状,应尽快到专业机构进行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用药不当易造成耐药性结核,导致治疗困难且费用高昂。
结语
肺结核是可防可治的疾病。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规范的治疗方案以及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我们一定能战胜这一古老的疾病。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终结结核流行”的目标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