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川县创新“保险+期货”模式,有效应对玉米价格波动
桦川县创新“保险+期货”模式,有效应对玉米价格波动
2025年1月,黑龙江玉米价格出现明显下跌,全省平均收购价为1860元/吨,较前一月下跌16.5%。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如何有效应对价格波动,保障农民收益,成为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黑龙江省桦川县通过创新实施“保险+期货”模式,为玉米种植户提供了一道坚实的“保护伞”。
桦川县农业发展概况
桦川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隶属于佳木斯市,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耕地面积140万亩,其中玉米种植面积占比较大。近年来,桦川县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农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自然灾害频发,如2019年全县遭受台风、连续阴雨等极端天气影响,玉米减产五成左右;另一方面,农产品价格波动剧烈,给农民收入带来不确定性。在这种背景下,桦川县积极探索农业风险管理新模式,“保险+期货”应运而生。
“保险+期货”模式的桦川实践
“保险+期货”模式是一种将保险与期货相结合的金融创新工具,主要通过保险公司为农户提供价格保险,同时保险公司通过购买期货公司的场外期权转移风险,最终实现风险的市场化分散。
桦川县自2016年起开始实施玉米“保险+期货”项目,至今已连续多年。项目实施过程中,桦川县逐步形成了一套规范的操作流程:
- 数据收集:全面收集全县种植面积、种植品种、农户数量等基础数据
- 方案制定:与期货公司、保险公司共同商定保障收入、目标产量等关键指标
- 测产公示:秋收时节开展粮食测产工作,并将结果进行公示
- 理赔兑现:根据实际产量和期货价格确定赔付标准,及时支付赔款
案例:王大江的“避险”之路
桦川县百禾浆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王大江是“保险+期货”项目的受益者之一。2019年,桦川县遭遇严重内涝灾害,全县玉米产量大幅下降,市场价格持续走低。王大江回忆说:“那一年如果没有‘保险+期货’,我这10垧地的玉米至少要损失2万多元。”
得益于“保险+期货”项目的保障,王大江不仅没有遭受损失,反而获得了可观的赔付。据桦川县副县长孔祥林介绍,2019年全县通过该项目共获得8787万元赔付,赔付率达375%,有效保障了农户收入。
成效与展望
“保险+期货”模式在桦川县的成功实践,不仅帮助农户有效规避了市场风险,还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2015年以来,大商所支持的玉米“保险+期货”项目已覆盖全国18个省(区),涉及现货量1147万吨,惠及农户11.9万人,实现理赔6.06亿元。
桦川县的成功经验表明,“保险+期货”模式是农业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未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这一模式有望在更大范围推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