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坊:杭州千年商脉的古今对话
清河坊:杭州千年商脉的古今对话
杭州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是杭州最古老的街坊之一,从南宋时期开始就是杭州的商业中心。这里不仅保留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还融合了现代时尚元素。随着五一假期的到来,清河坊将举办一系列文化旅游活动,让游客在欣赏历史建筑的同时,也能体验现代艺术的魅力。
摄影/谢迎庆
在杭州,游客最爱去的百年老街大概就是河坊街了。而在老底子杭州人的口中,这条街却被称为“清河坊”。南宋迁都杭州后,因皇帝每年一、四、七月要赴景灵宫祭祀的需要而铺设了御街(即现在的中山路)。御街两侧众多的道口,则各建木坊并标以坊名,清河坊即为其中之一,南宋时因了清河郡王张俊在此建了王府而得名清河坊。
摄影/肖奕叁
每个杭州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清河坊记忆
18岁的俞平伯,因第一首新诗《春水》和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一起刊登在《新青年》上,成为中国白话诗创作的先驱者之一。在他记忆中,清河坊的闹忙,“是一种平民化的一目了然的铺陈,一种悠悠然的小市民的闲适……是typical(典型的)杭州街”,透出了当年杭州人越闹忙越能闲散的那一种市廛情调。
曹晓波是研究杭州地方文化的老行家。他在河坊街上住了半个世纪,每到春节,“这里最闹忙,置办年货、去布店扯布给孩子做新衣服……过年到清河坊逛街也很有仪式感,下个馆子改善生活,再进照相馆合影留念……”
图片/焦俊
杭州人焦俊,不用单反、没有滤镜,就简简单单一支钢笔,一张纸,画出了对老底子清河坊的满满回忆,“年轻时工作的地方在吴山,陆官巷。隔壁的蔡官巷23号就是林徽因的故居,她是在这里出生的,就隔着这么一条巷子。”
在吴山脚下的杭四中读了6年小学的小如,外婆家就在清河坊,“小时候每天上下学都要从‘胡庆余堂制药厂’的白墙墨字下走过,再在八眼井边转一转磨蹭时间”,“这么多年,清河坊变化挺大,还好,胡庆余堂、万隆火腿庄和景阳观酱菜店还在,我老爸就认这三家。”
老杭州不折不扣的CBD
南宋定都杭州,古有前朝后市之称,前朝是指前有朝廷,即凤凰山南宋皇城,后市指北有市肆,即清河坊。换句话说,从南宋开始,清河坊一带就是老杭州不折不扣的CBD。历经元、明、清直至民国时期,商业盛况始终不衰。可以这么说,杭州城的商业基因,也许就藏在清河坊。
在这个老底子CBD里,卖得最好的要数“五杭”,即“杭扇”“杭线”“杭粉”“杭烟”“杭剪”这五样杭州特产。近代杭州人洪嵩如称,“杭扇”店首推舒莲记,还有王星记等;“杭线”店除张允升外,尚有大兴、元升等;“杭粉”店唯孔凤春为最;“杭烟”店则以宓大昌为第一;“杭剪”店,唯大井巷名张小泉近记。
除了“五杭”各店之外,清河坊一带清代以来著名的店铺很多,如朱养心膏药铺、兴隆盛茶叶店,胡庆余堂、(叶)种德堂药材,承志堂药酒,贞昌绍酒栈,邵芝岩笔庄,信源、乾源、义源首饰铺,王老娘木梳店,以及颐香斋茶食店、高义泰布店等等,皆称誉一时。
用“珍异所聚,商贾并凑”来记录清河坊昔日风光,一点也不为过。值得一提的是,一百年前,中山中路从河坊街到官巷口这一段,就有13家银行,而且每家都造起钢骨水泥的西洋风格高楼,引人注目。如今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等旧址,都是在这一时期建造起来的,可以说是老底子的“钱江新城”。
河坊街藏着著名的“四拐角”
曹晓波说,现在中山中路的河坊街十字口上,当年的西北角有万隆腌腊店,西南角有孔凤春香料店,东北角有靝(tian)香斋茶食号,东南角有宓大昌烟丝店,著称“四拐角”。
图片/焦俊
清末民国时期,这里是杭城商业的黄金地段,C位中的C位。翻开这些老字号背后的历史,可以觅见当年鲜活的市井生活:
“万隆”是个火腿店,经销的正宗金华火腿以及其他腌腊制品颇有声望, 各地同行慕名来交易,是一家享有盛誉的老店。而且还是四拐角中唯一未易其主、营业至今的店。
图片/焦俊
“孔凤春”是个香粉店,创设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可以算是清河坊历史最悠久的一家店。它手握两张王牌,一是鹅蛋粉,二是生发油。
“靝香斋”是家食品店,常年供应状元糕、雪片糕、椒盐糕、麻糕等。他们家的油酥饺,俞平伯在《清河坊》一文中也提到了,“清河坊的油酥饺是朱自清(佩弦)‘以诗作保证的,我所以时常买来吃’。”
“宓大昌”是个烟号,在上世纪20年代,卷烟没有普及,男人吸的是旱烟管,宓大昌经营的元奇、呈奇是两种有名的优质烟叶,客户遍布全国。宓大昌烟号是驰名全国的“杭烟”鼻祖。
图片/焦俊
据悉,“宓大昌”门口有一块水板,上面写着每天钱塘江码头上的船埠班次。南来北往的生意人,风尘仆仆,流连在热闹的清河坊里,穿梭于历史的长河中。
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麦当劳河坊街餐厅选址四拐角旁,就引发了文保建筑保护热议。其原址是老杭州最大的百货店“张允升”,原来经营丝线,后改营帽子因其精工细作,名扬杭州甚至周边城巿。流传至今的歌谣还在吟唱:“边福茂的鞋儿,张允深的帽儿……”
摄影/李忠
清河坊还藏着这么多美食
清河坊还有一大特色,便是美食。杭州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即便是古代“美食旅行家”苏轼,也要专门写诗点赞:天下酒宴之盛,唯有如杭城也。
摄影/江玥
在曹晓波的印象中,清河坊有“四大面馆”——状元馆、奎元馆、六聚馆和快乐轩。其中,状元馆是原开设在清河坊的一家面馆,专做宁式汤面生意。梅兰芳到杭州演出时,朋友请他来此吃面,一碗虾黄鱼爆鳝面落肚,梅先生连连称赞“大快朵颐”,用通俗些的话说,就是大饱口福。
“快乐轩是我家大姑父开的,野生黄鱼面那个鲜啊,这般味道是再也吃不到了……面馆不仅烧面,还有小炒菜,生意很好。”曹晓波说。
除了四大面馆,清河坊的王润兴、羊汤饭店等百年老字号,同样声名在外。
原籍杭州的作家高阳在《胡雪岩》一书中,格外垂青地写到了王润兴家的快餐——“门板饭”,门板横搁在店门口,长条凳一字排开,板上搁着一碗碗堆得冒尖的盖浇饭,几个铜钱一碗,来吃者都是干力气活的,又被称为“吃门板饭的”。
图片/焦俊
焦俊对西乐园羊汤饭店里的羊肉烧卖情有独钟,“经典套餐是一客鲜嫩饱满的羊肉烧卖加一大碗热气腾腾香浓美味的羊肉汤,羊汤吃了不够还可以讨添头,老板是不会算你钱的。”
上世纪80年代,《杭州日报》副刊版“美食园”栏目也曾推介过“羊汤饭店”:早年间,杭州人最体面的早餐,莫过于去清河坊的西乐园羊汤饭店吃羊汤饭了……据考证,这是杭州的传统早点,算来总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摄影/李忠
“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留着中西文化交融的深深烙印,清河坊以其文化的多元性建筑的多样化从历史中骄傲地走来。
眼下真正让清河坊充满活力、吸引年轻人的,是这里的慢生活元素,这种历史与现代、传统与时尚的融合,花一杯咖啡的钱,看看云,拍拍花草,赏赏老建筑,打发一下午辰光。
摄影/江玥
“五一”小长假倒计时,清河坊正式启动“时尚国潮季”
花车市集、盲盒音乐会、艺术互动……一大波文化旅游活动已就绪,带你领略传统与时尚的完美交融。
吴山广场“天风集”
时间:4月30日-5月5日每天10:30-21:30
地点:吴山广场二三层广场
花车市集
时间:4月26日起每天11:00-21:00
地点:吴山广场东入口
天风音乐会
在吴山脚下,用音乐编织一场视听盛宴,每一个音符唱响的都是独属于这个春天的浪漫。
时间:4月27日起每天18:00-21:00
地点:花车市集内
五一假期文艺展演
时间:5月1日-5月5日每天午间和晚间
地点:四拐角/阳台/鼓楼小广场
*具体演出安排以实际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