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的故事》编剧李潇:用真实女性群像获年度最佳
《玫瑰的故事》编剧李潇:用真实女性群像获年度最佳
近日,电视剧《玫瑰的故事》编剧李潇荣获“影视榜样·2024年度总评榜”最佳编剧奖。这部改编自亦舒同名小说的作品,不仅创下了腾讯视频都市剧热度最高纪录,更引发了全网热议,成为2024年度最受观众期待的剧集之一。
在接受采访时,李潇表示,从业二十多年,她深感做编剧最幸福的是,可以把生活中经历的坏事都变成好事,因为不管好事坏事,所有事都可以成为编剧创作的素材,这也是创作的魅力所在。在去年众多女性题材电视剧作品中,《玫瑰的故事》是独树一帜的存在,讲述了一个女性如何实现精神自由、内心丰盈,勇敢大胆地去爱与被爱的故事,温暖而治愈,感性又文艺地展现了当代女性积极向上的生活姿态。
从原著到改编:保留精神内核
《玫瑰的故事》的成功,首先在于对原著精神内核的精准把握。编剧李潇表示,改编过程中有两个坚持:一是保留亦舒原著中通过一个女人的情感故事来描述她一生成长的核心;二是反对将女性价值简单等同于事业成功。
在李潇看来,“女性不应该把过多的心思放在感情上,应该去追求事业,追求无所羁绊的独美人生”的观念,是另一种对女性的规训。因此,剧集没有回避情感戏,而是将其作为展现女性成长的重要维度。正如李潇所说:“我们希望借这部剧唤起大家的情感,并且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现代化改编:让经典焕发新生
为了使这部1981年的小说与当代观众产生共鸣,李潇对时代背景和人物设定进行了现代化改编。故事背景从七八十年代的香港移至2001年北京,主人公黄亦玫也从没落贵族小姐变为知识分子家庭的女儿。这种改编不仅让故事更具现实感,也让黄亦玫的形象更加立体。
剧中的黄亦玫并非完美无缺,她会在年轻时做出冲动的选择,会在感情中迷失自我,但正是这些不完美,让她显得更加真实可亲。正如李潇所说:“黄亦玫并不是全能选手,她每个阶段都呈现出一些自身问题,不仅是缺点,还有性格缺陷或弱项。但黄亦玫每个阶段的问题都不同,说明她在不断优化自己,勇于面对和解决问题。”
多元女性形象:展现不同生活方式
除了黄亦玫,剧集还塑造了苏更生、姜雪琼、白晓荷、关芝芝等众多性格鲜明的女性角色。她们有的通透豁达,有的干练果敢,有的在婚姻中挣扎,有的在事业中追求自我。这些角色展现了当代女性面对爱情、事业、家庭时的不同态度与选择,让观众有了强烈的共鸣。
李潇表示,这种多元化的呈现是对女性生活方式的尊重。“我们希望观众能够接受不同的生活方式,而不是用单一标准去评判女性的成功与否。”
女性题材剧集:从“悬浮”走向真实
近年来,女性题材剧集呈现井喷式发展,但质量参差不齐。不少作品因过度追求“大女主”人设而显得悬浮,忽视了对女性真实生活的刻画。相比之下,《玫瑰的故事》的成功在于其真实感和贴近性。
2024年被称为“女性电影元年”,女性题材作品大量涌现。据统计,女性观众购票占比已从2017年的50%上升到2024年的58.4%。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如何创作出既有深度又能引发共鸣的女性题材作品,成为编剧们面临的挑战。
李潇的观点或许能为行业提供启示:“女性题材剧集应该更多关注女性的真实生活,展现她们在面对情感、事业、家庭时的真实选择,而不是强加某种所谓的‘正确’生活方式。”
在短视频时代,长剧集的创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李潇坦言,编剧们需要在保持艺术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剧本的质量和深度。“虽然我不知道突围的方式是什么,但正向思考,这样的现象也会促使一部分编剧写得比以前更好。因为从去年开始,剧集越来越短,十几集的短剧对剧本要求更高。现在看来,30集以上的长剧会变成稀缺资源,只有遇到非常合适的题材、非常好的剧本时才拍,资方和平台都需要拿出最好的班底和制作资源来保证其质量,所以未来长剧对剧本的要求还会更高。”
《玫瑰的故事》的成功,不仅体现了李潇作为编剧的才华,更为女性题材剧集的创作提供了有益借鉴。在追求艺术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剧本的质量和深度,展现女性的真实生活,展现她们在面对情感、事业、家庭时的真实选择,而不是强加某种所谓的“正确”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