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前终结艾滋病大流行:全球行动与挑战
2030年前终结艾滋病大流行:全球行动与挑战
2023年,全球约有399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930万人未能获得挽救生命的治疗。这一触目惊心的数据来自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最新发布的报告。报告指出,如果各国领导人现在不采取必要的大胆行动,到2050年需要终身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将上升到4600万。然而,这并非不可避免的结局。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呼吁,只要各国立即增加资源并保护人权,艾滋病大流行完全有可能在2030年前终结。
2030年目标:一个雄心勃勃的承诺
2021年6月,联合国通过了“到2030年终结艾滋病流行的政治宣言”,设定了具体的目标和时间表:
- 到2025年,将每年的新增感染减少到37万以下
- 将每年艾滋病相关死亡人数减少到25万以下
- 实现“三个95%”目标:95%的感染者得到诊断,95%的确诊者获得抗病毒治疗,95%的接受治疗者体内病毒得到抑制
- 消除与HIV相关的一切形式的污名化与歧视
全球防治进展:喜忧参半
从全球范围来看,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
- 自2010年以来,全球新发感染人数减少了39%
- 与艾滋病相关的死亡人数从130万减少到2023年的63万
- 目前已有超过四分之三,即307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正在接受治疗
- 全球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人数增加了4倍
然而,挑战依然严峻:
- 2023年新增艾滋病毒感染人数仍高达130万
- 中东和北非、东欧和中亚以及拉丁美洲三个地区新发感染人数正在上升
- 性别不平等加剧了女童和妇女的风险
- 对边缘化社区的污名和歧视阻碍了预防和治疗服务
- 全球艾滋病防治资金正在减少,2023年资金总额为198亿美元,较2022年减少了5%,比2025年所需的293亿美元少95亿美元
成功案例:带来希望的突破
尽管艾滋病目前无法根治,但已有5例通过干细胞移植实现功能性治愈的病例。这些患者都接受了携带CCR5Δ32基因突变的造血干细胞移植,这种突变可以阻止HIV病毒进入人体细胞。此外,“鸡尾酒疗法”(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已被证明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自2000年以来,ART挽救了1080万人的生命,保护了340万儿童免受艾滋病病毒的危险。
应对策略:多管齐下
要实现2030年目标,需要采取综合性的应对策略:
增加资金投入:确保充足和可持续的资源,特别是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东欧和中亚、拉丁美洲、中东和北非等疫情严重但艾滋病资金显著减少的地区。
消除歧视和不平等:保护每个人的权益,废除针对妇女和边缘化群体的不平等法律,直面歧视和暴力问题。
加强预防措施:推广安全性行为教育,扩大暴露前预防(PrEP)的使用,特别是在高风险人群中。
优化检测和治疗:实现“三个95%”目标,确保感染者能够及早接受治疗。
推动科研创新:继续支持疫苗和新药研发,探索更多治愈可能性。
加强国际合作:分享成功经验,共同应对跨国挑战。
中国的角色与贡献
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在艾滋病防治方面的努力和成效对全球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中国已将艾滋病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监测检测网络,实施了免费抗病毒治疗政策,并在预防母婴传播、血液安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艾滋病防治合作,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贡献力量。
艾滋病大流行能否在2030年前终结,取决于我们今天的选择和行动。正如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温妮·拜安伊玛所说:“国家间以及国家内部的不团结正在使得已经取得的进展岌岌可危,但终结艾滋病的道路已经被证明是正确的,也是各国领导人承诺要走的。领导人们是否履行终结艾滋病的承诺需要他们在政治上和资金上做出选择,选择正确道路的时刻就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