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钱学森》在香港理工大学上演,再现“中国航天之父”传奇人生
话剧《钱学森》在香港理工大学上演,再现“中国航天之父”传奇人生
2024年9月25日至26日,上海交通大学原创话剧《钱学森》在香港理工大学上演,以艺术的形式弘扬科学家精神,点燃香江畔的爱国赤心。该剧以钱学森在交通大学求学、美国留学以及回国投身国防科技事业的一系列历史事件为主线,生动演绎了这位科学巨匠的传奇人生。
留学报国:科学救国的理想
1934年,钱学森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同年,他获得公费留学资格,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航空工程硕士,随后转入加州理工学院深造,师从著名科学家冯·卡门教授。在美国期间,钱学森展现出卓越的学术才能,与导师共同提出了著名的“卡门—钱公式”,这一成果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然而,钱学森始终心系祖国。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决定放弃一切回国效力。尽管美国政府百般阻挠,甚至对他进行软禁,但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从未动摇。1955年,在经历长达五年的艰难抗争后,钱学森终于踏上归国之路。
报效祖国:航天事业的奠基
回国后的钱学森迅速投身国家建设。他创立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担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等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事业奠定了基础。在他的带领下,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枚导弹,并在1960年发射了首颗人造卫星“东风一号”。这些成就使中国跻身世界航天大国行列。
精神传承:科学家精神的弘扬
钱学森的一生是追求科学真理、报效祖国的典范。他不仅推动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更塑造了新中国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文化。正如他所说:“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为实现科技强国的梦想不懈奋斗。
艺术再现:科学家精神的传承
话剧《钱学森》自2012年首演以来,已在北京、上海、武汉、西安、重庆、南京、呼和浩特、澳门等地巡演19轮52场。剧目曾获得第三届中国校园戏剧节最高奖——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同时也是“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系列剧目之一。
此次在香港理工大学的演出,不仅是一次艺术呈现,更是一次精神传承。通过演员们的精彩演绎,一个鲜活、真实的钱学森从历史中走来,走向了香港观众,触动了无数观众的心。正如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所说:“话剧的演出让在座的观众了解到钱学森一生的追求和科学成就,还有他身上的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这对香港理工大学的师生来说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榜样。”
结语:科学家精神的永恒价值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话剧《钱学森》的演出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对未来的展望。通过艺术的形式,该剧展现了钱学森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激励着新一代青年学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正如钱学森所说:“如果我的爱能对祖国有一点点贡献,我将百死不辞,毕生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