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聚焦全国助残日,一起认识两个“TA”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聚焦全国助残日,一起认识两个“TA”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jfdaily.com/sgh/detail?id=1327106

今年5月19日是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这些年,静安残疾人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在挫折中前行,在逆境中奋进,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生命之歌;这些年,静安社会各界更加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扶残助残活动日益广泛、内容不断丰富、氛围更加浓厚。




自强不息,追梦不止;助残为乐,大爱无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聆听两个关于“自强”和“助残”的故事,了解两位“TA”。

具有“超能力”的她

在玫琳凯(上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的办公室内,何琼华正在进行着部门近期文件的归档工作。灵活的十指在键盘上飞舞,让人几乎忘记了她是一名残疾人,准确来说,是一名后天听力残疾者——8岁那年,原本健康活泼的何琼华,因注射链霉素导致了失聪,她的人生从此被按下了“静音键”。

“相较于先天听力残疾者,我是痛苦的,因为曾经拥有过。但某种程度上,我也是幸运的,因为脑海里还保存着对声音的记忆,知道自行车铃铃铃的声音、物体撞击的声音以及老师和同学呼唤着‘何琼华’的声音……”命运给了何琼华一片荆棘,她却选择与之“较量”。性格倔强的她不愿意放弃学习,凭着顽强的意志和努力,一路取得计算机操作、文本处理、办公应用软件操作等方面的10余种国家职业资格证。

从2002年以来,何琼华还多次参加区级、市级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2018年获静安区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文本处理项目第一名;2019年获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文本处理项目第二名,并荣获“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23年,更是获得了第十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文本处理项目第三名的优异成绩。


(左三何琼华)

听力和言语上的不方便,并不意味着人生的“不可以”或“不可能”。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何琼华总是报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飞镖是一项对残疾人非常友好的运动。一方面,它不受场地限制,在家里也能很方便地开展,另一方面,它又有着社交属性,许多残疾人都通过这项运动结交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何琼华是静安区听障飞镖队的一员,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飞镖。

除了定期参加训练、参加比赛,何琼华还取得了国家二级裁判员证书、中国飞镖协会初级教练员证书。在第八届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长三角”残疾人康复健身飞镖项目推广活动荣获听力残疾组女子个人赛亚军;第十三届残疾人健身周“红色精神”(江西)主场活动暨全国残疾人飞镖项目推广活动中荣获女子听力组并列第五名;在2022年举办首届静安区聋人硬式飞镖比赛担任了飞镖副裁判长,帮助更多的无声同胞走上飞镖竞技舞台。

生活中,何琼华找到了同为听力残疾的爱人,更幸运的是,有了一个健康的小男孩,今年已读高三。在丈夫眼中,何琼华是志同道合、能携手并进的伴侣,在儿子眼中,何琼华更像是一位超人妈妈,事业、爱好和家庭都能完美兼顾,是自己心中最坚强的后盾、最优秀的榜样。

就在发稿前不久,记者又从区残联得到了一个好消息——何琼华被授予了“上海市自强模范”称号。

拥有“金手指”的它

建校七十余年来,为社会培养输送了2400多名专业技术人才和合格劳动者;近20余年来,毕业生的就业率(含升学在内)每年都保持在96%以上……这个创造了“超高就业率”的学校来自静安,是一所特殊且充满温暖的学校——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

该校前身系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于1947年创办的上海特殊儿童辅导院,是国内第一所对聋人实施正规、系统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现已发展为一所对听力障碍、智力残疾、孤独症、脑瘫等残疾学生进行中等职业教育和对听力障碍学生进行普通高中教育的综合性、寄宿制特殊教育学校。“特殊学生职业教育如何抓、如何就业、如何在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是学校一直关注的问题。”

校方负责人表示,作为上海唯一一所对聋人进行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学校创新采取“3+1”校企合作教育模式——“3”指的是前三年在学校进行学习,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并重;“1”指的是第四年学校会组织或者推荐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让他们在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发展职业能力,逐步实现由“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为毕业后的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学校根据大量新兴产业对美术设计、餐饮方面的人才需求,设置了工艺美术、中餐烹饪、中西面点等专业,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聋生眼敏手巧的优势,另一方面专业有广阔的就业市场。学校还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依靠社会力量,开设了小众化的专业技能课程,如竹刻、盘扣、软陶、葫芦烫画、皮具制作等一批非遗项目在学校随之落地,满足社会对小众专业人才的需求,这些看似冷门的专业填补了市场空白,擦亮了学校职业教育品牌,为残疾青年就业创造条件。

同时,学校与多家单位建立了联合培养和用人合作关系,开展职业体验活动,共建实训基地,进行订单式培养。如学校与宝山路街道邻里家吾家咖啡开展合作,共建开放式职业实习体验基地——上海市第19号公益基地“邻里家”,在这里,学生们可以学习制作咖啡、接待顾客,也可以在烘培教室学习点心烹饪技能,还可以担任志愿者、图书管理员,锻炼自己能力的同时,打开了了解社会的第一扇窗户,甚至有人还找到未来的创业方向;又如,希尔顿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为学校一至三年级中餐烹饪与中西面点专业的学生每年提供5天集中职业体验,根据每个学生能力,安排最适合的岗位,创造平等的工作环境,让特殊孩子和普通员工一起工作,亲手体验各个岗位的技能要求,更主动合理规划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方向。

此外,学校针对职业生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还编写了《自信走向社会——中职聋生职业生涯发展指南》,组织学生们深入社区开展志愿为民服务,积极参加企事业单位见习、实习、求职、面试等活动,在实践中感悟、学习、成长。

如今,在“让每一个生命绽放精彩”的办学理念下,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不少毕业生在世界和全国残疾人艺术技术大赛中荣获国家级、部市级大奖,许多毕业生被评为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工程师、工艺师等,一批又一批残而有为的人才通过就业、创业实现自我价值,深度融入社会,创造属于他们的美好生活,创造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