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力挺钱学森,助推中国军队现代化
彭德怀力挺钱学森,助推中国军队现代化
1955年,钱学森终于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这位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科学家,即将开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旅程。
回国后不久,中央决定安排钱学森到东北考察,以便让他了解国内的工业建设和技术水平。这次考察对钱学森来说意义重大,因为他将在这里遇到一位对他未来事业产生深远影响的人——陈赓大将。
东北之行:一个改变命运的对话
钱学森一行人抵达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时,受到了热烈欢迎。在欢迎晚宴上,陈赓大将向钱学森提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钱先生,你看咱们自己能不能也搞出导弹来?”
这个问题背后,凝结着彭德怀等领导人对国家国防建设的深深忧虑。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与美军的装备差距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拥有现代化武器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钱学森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有什么不能的?外国人能造出来,咱们中国人也一定造得出来!”这句话不仅坚定了在场所有人的信心,也成为了新中国导弹事业的起点。
彭德怀的坚定支持
陈赓大将连夜将钱学森的话汇报给彭德怀。彭德怀听后大喜过望,立即要求与钱学森见面。在钱学森回到北京后,彭德怀亲自邀请他到办公室,详细了解火箭和导弹的原理及研发方向。
这次会面后,彭德怀成为钱学森工作的坚定支持者。他不仅在军事资源上给予全力配合,还多次在中央会议上强调发展导弹事业的重要性。在彭德怀等领导人的支持下,钱学森得以全身心投入到导弹和航天事业的研究中。
国家的特殊保护
为了确保钱学森的安全,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特殊措施。起初,国务院为他配备了两辆从美国进口的高档轿车。但聂荣臻元帅考虑到安全问题,担心这些显眼的车辆可能成为敌对势力的目标,于是将钱学森的座驾换成了普通的黑色轿车。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中苏关系恶化后,针对钱学森的威胁进一步增加。公安部部长罗瑞卿接到情报,蒋介石计划暗杀钱学森。周总理得知后,立即指示加强对钱学森的保护。
按照规定,只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四副两高”)才能配备警卫秘书。但为了钱学森的安全,罗瑞卿和聂荣臻决定破格为他配备一名警卫秘书——刁九勃。刁九勃不仅负责钱学森的安全,还要照顾他的生活、协助工作。他细致入微的工作,为钱学森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
突破与成就
在彭德怀等领导人的支持下,钱学森带领团队在导弹和航天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60年11月5日,中国第一枚仿制的近程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1964年6月2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东风二号”发射成功。这些成就标志着中国导弹事业从无到有的突破,为后续的航天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钱学森与彭德怀的合作,不仅推动了中国导弹事业的发展,更为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开辟了新的道路。他们的合作故事,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和科学家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所付出的不懈努力,也激励着新一代科研工作者继续为实现科技强国梦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