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出游防病指南:警惕呼吸道感染和蜱虫叮咬
春季出游防病指南:警惕呼吸道感染和蜱虫叮咬
4月春意盎然,春天是生命的序曲,也是健康的起点,心向阳光,积极防病。从现在开始,收获春日愉快的心情与健康的身体!
出游健康提示
01 游玩前,充分准备!
- 预约与规划:提前预约,了解景区开放时间和游客限制,错峰出行,避免人群聚集。
- 关注天气:提前关注天气预报,准备相应的衣物和雨具,以应对不同的气候条件。
- 注意交通安全:提前规划路线,安全驾驶,不抢道,防止意外伤害发生。
- 个人防护:准备口罩、免洗手消毒剂、酒精棉球等防护用品,确保个人卫生。
- 合适的装备:清明雨纷纷,穿着轻便、防滑、舒适的鞋子,防止跌倒。
- 健康状况:评估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状况,如有过敏史或慢性病,携带必要的药品。
02 游玩中,防病于未然,享受自然的馈赠
- 关注个人防护:注重手卫生,勤洗手,不使用手部接触口鼻。如果乘坐地铁、公交或处在密闭空间,科学规范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
- 关注免疫力: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出游也应注意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
- 注意饮食卫生安全:切忌食用无安全保障的食品,谨慎食用在乡间田野采摘的野菜、果子,尤其不要食用不认识的野生菌类,做到“不知不食”。
- 注意野生动物和虫类叮咬:草丛穿着长衣长袖减少皮肤暴露,远离野生动物。
PS:若有过敏史和哮喘,可以在雨后出行,这时不但空气清新,而且受花粉影响最小;避免在大风天出行,容易接触过敏原。尽量少去花草树木茂盛的地方,不要随便嗅闻花草。可以使用0.9%生理盐水清洗鼻子。如果出现不适,尽早服用抗过敏药物或及时就医。
03 游玩后,回味旅程收拾心情
- 持续关注个人防护:一到家就使用七步洗手法仔细洗手。
- 身体检查:在户外活动后,仔细检查身体是否有蜱虫、跳蚤等,特别是头发、耳朵、腋下和腰部等容易忽视的部位。
- 健康关注:出游后注意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出游史以便正确诊断。
需关注的疾病
01 呼吸道传染病
近期天气变化反复,要警惕一些呼吸道传播疾病,常见的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新冠感染、猩红热、百日咳、水痘、风疹等。
健康提示:
- 遵循疫苗接种指南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
- 保持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遮掩口鼻。
- 每天定时进行室内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 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特别是有症状的病人,尽量居家休息。
- 学校及幼托机构应加强晨午检,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人,着重防范呼吸道聚集性病例或暴发疫情。
TIPS:传染病预防知识补充
-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口腔黏膜或咽峡部出现散在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病例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甚至出现肺水肿、肺出血和/或循环功能障碍等,病情进展迅速,可致死亡。6月龄至5岁儿童的家长可按照“知情、自愿、自费”原则,在预防接种单位为孩子接种EV71疫苗,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
- 百日咳
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高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主要影响儿童,但也可以影响成人。百日咳的特征是剧烈的咳嗽,这种咳嗽通常在夜间加剧,并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呕吐和疲劳。咳嗽发作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种特有的鸡鸣样“吸气性哮鸣”声。
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是预防百日咳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可有效降低感染发病和重症病例发生风险。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儿童应在3、4、5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次含百日咳成分疫苗。适龄儿童应及时、全程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未接种儿童应尽快补种。
- 猩红热
又称为猩红热病,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这种细菌通常引起咽炎或扁桃体炎,但在某些情况下,它可以产生一种毒素,导致猩红热。猩红热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咽痛或扁桃体炎,鲜红色皮疹,通常从颈部和胸部开始,然后扩散到全身,舌头表面出现白色覆盖物,称为“草莓舌”等症状。猩红热可以通过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皮肤损伤传播。
02 蜱虫叮咬
根据携带病原体的不同,蜱虫叮咬可能导致多种疾病,包括莱姆病、斑疹伤寒、埃立克体病、南方蜱传斑疹伤寒、蜱传脑炎、科罗拉多蜱热、鲍森病毒病和安氏立克次体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引起发热、头痛、肌肉疼痛、恶心和皮疹等症状。这类疾病每年春夏季高发,人群普遍易感,在丘陵、山地、森林、甚至公园等疫源地生活生产的居民,以及赴该类地区户外活动的旅游者感染风险较高。
健康提示:
- 避免叮咬:尽量不在草地、树林等蜱虫常出没的地方长时间停留,以减少被叮咬的风险。
- 加强防护:户外活动时,穿长袖衣物和胶鞋,并确保裤腿紧贴皮肤。使用驱虫剂,活动后检查身体。
- 及时主动就诊:如果被蜱虫叮咬,切勿用手挤压、拉扯或用火等方法刺激蜱虫,应尽快前往医院接受专业处理。对于有户外活动或被蜱虫叮咬史者,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蜱虫叮咬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