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你春节怎么吃才健康
中医教你春节怎么吃才健康
春节将至,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丰盛的年夜饭。然而,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如何保证饮食健康呢?中医专家提醒大家,春节期间的饮食应遵循中医饮食营养搭配的原则。比如,主副平衡、干稀搭配、肥瘦搭配等,不仅可以让我们的饮食更加健康,还能预防因暴饮暴食带来的不适。不妨试试这些简单实用的小技巧,让你的春节餐桌既美味又健康!
中医饮食平衡的基本原则
中医讲究“饮食有节”,即饮食要有规律,不要暴饮暴食。春节期间,人们往往容易因为过度饮食而造成消化不良、胃痛、胃胀等不适症状。因此,合理规划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挑选健康的食材以及适宜的烹饪方法,是维护肠胃健康的关键。
不同体质人群的食材选择
春节期间,不同体质的人应选择不同的食材搭配。例如:
- 气虚血虚的人适合加桂圆,偏湿热体质的人可以加薏仁。经常应酬的人加薏米最适合,糖尿病患者可以加燕麦。每个家庭成员都有不同需求,老人加大豆预防骨质疏松,小孩加大枣、莲子健脾益气。不同食材组合,腊八粥不仅美味,还能调理身体,健康迎新年。
南北方适宜的点心类型
南北方人根据气候特点,适合食用的点心也不同。北方乍暖还寒,人会感到外寒内热,此时养生讲究温通阳气、健脾和胃。南方乍暖还寒,雨水渐多,此时人体内的湿气渐生。南方朋友的养生重点应该放在防寒温阳、疏肝和胃、健脾祛湿上。
北方人适合吃水晶饼、枣䭅等温通阳气、健脾和胃的点心。水晶饼馅料里的果仁、猪膘肉、冰糖,在中医眼中都是“甘味”食材,是入脾的。青红丝有清肝火作用,这种配搭符合中医“抑木扶土”的理念,意思就是可以通过养脾起到疏肝清热的作用。枣䭅的主料是玉米面和枣,特别适合脾胃虚弱、气血不旺的人群食用。再加一点儿玫瑰花酱,还能有养颜美容的作用。
南方人则适合吃红糖年糕、马蹄糕等防寒温阳、健脾祛湿的点心。红糖年糕的主材是糯米和红糖。在中医看来,糯米既可以做主食,也可以入药。如果老人、小孩经常有夜尿、痰液多,可以蒸煮一些糯米吃。红糖能温中祛寒、止痛,和糯米搭配在一起,有很好的补益作用,适合冬季脾胃虚寒、怕冷、一动就出汗的虚弱人群。马蹄学名叫荸荠,是营养价值非常高的一种水生植物,同时又有丰富的药用价值,在清代的《随息居饮食谱》中就说马蹄有“清热、消食、醒酒”的功效。用马蹄做成的马蹄糕,清甜不腻,切成薄片后可以直接吃或者用油煎着吃,不仅口感不错,而且还有滋阴养颜、清热解毒的效果,因此深受两广地区人们的喜爱。
几款适合春节期间饮用的养生茶
春节期间,人们往往容易因为过度饮食而造成消化不良、胃痛、胃胀等不适症状。中医推荐了一些适合春节期间饮用的养生茶,如山楂乌梅饮和陈皮紫苏茶,可以帮助消食化积、去油解腻。
山楂乌梅饮:材料为山楂10克、乌梅3枚、麦芽10、甘草6克,将药材放入锅中,并倒入600至800ml的水,用大火煮滚后转小火,盖上锅盖再煮10-15分钟即可。山楂乌梅饮中药物偏酸,可酌加少量冰糖调味,相当适于春节假期饮用,可以消食化积、去油解腻,不过,胃食道逆流、胃溃疡或胃酸过多的人群不建议饮用。
陈皮紫苏茶:材料为陈皮9克、紫苏叶6克、厚朴3克、麦芽5克,将所有药材放入锅中,并倒入800至1000ml水,用大火煮滚后转小火,盖上锅盖再煮10-15分钟即可,适合幼儿及成人饮用,功效:醒脾和胃,行气消胀止呕。中医典籍《轩岐救正论》记载:夫伤米食者,麦芽消之;伤面食者,麦芽神曲消之;伤肉食者,砂仁山楂消之。中药如神曲、麦芽、山楂等具有助消化、消食积的功效。另外,陈皮、紫苏、砂仁、莱菔子等则有芳香醒脾、止呕、消除胀气的效果。
实用的饮食建议
除了上述的食材搭配和养生茶,春节期间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主副平衡:主食和副食要合理搭配,不要只吃肉菜,忽视了主食的重要性。可以尝试一些粗粮主食,如玉米、红薯等,有助于消化。
干稀搭配:每餐要有汤有菜,有助于消化和吸收。例如,可以喝一些清淡的汤品,如冬瓜汤、番茄蛋花汤等。
肥瘦搭配:肉类要适量,不要只吃肥肉,也要吃一些瘦肉。同时,要注意荤素搭配,多吃一些蔬菜。
饮食有节:不要暴饮暴食,要适量饮食。可以少食多餐,避免一次性吃太多。
适量运动:春节期间也要适量运动,有助于消化和吸收。可以散步、做瑜伽等轻度运动。
结语
春节期间,美食是表达爱意和庆祝的重要元素。然而,美味的背后,也可能是对胃肠道的一场考验。因此,合理规划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挑选健康的食材以及适宜的烹饪方法,是维护肠胃健康的关键。希望大家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保持健康的身体,度过一个愉快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