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饮用水标准实施,矿物质含量成关注焦点
2023版饮用水标准实施,矿物质含量成关注焦点
2023年4月1日起,最新修订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正式实施。这一标准不仅关系到每个人日常饮用水的安全,更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健康状况。那么,这份新标准究竟有哪些关键指标?我们又该如何判断和选择健康的饮用水呢?
关键指标解读
微生物指标:安全饮水的第一道防线
在饮用水的微生物指标中,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是三个核心参数。菌落总数反映水体受微生物污染的程度,标准规定每毫升水样中不应超过100CFU(菌落形成单位)。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则是检测粪便污染的重要指标,标准要求每100毫升水样中不得检出。
感官性状指标:直观判断水质优劣
感官性状指标主要包括色度、浑浊度和pH值等。其中,色度反映水中溶解或悬浮物质对光的吸收和散射程度,标准规定不应超过15度。浑浊度则衡量水的清澈程度,限值为1NTU(浊度单位)。pH值应保持在6.5至8.5之间,过低会腐蚀管道,过高则影响消毒效果。
化学指标:把关饮用水安全
化学指标涉及多种有毒物质的含量限制,如砷、镉、铅等重金属。其中,砷的限值为每升0.01毫克,镉为每升0.005毫克,铅为每升0.01毫克。这些物质在水中的含量过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健康饮用水的选择
矿物质的重要性
陆军军医大学环境卫生学教研室教授舒为群指出,水中的矿物质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在全球超过12亿人面临“隐性饥饿”的背景下,饮用水中的矿物质成为补充钙、镁等重要元素的关键途径。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系教授沈立荣也强调,纯净水虽然干净,但去除了所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长期饮用可能不利于健康。
科学饮水建议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成年男性每天推荐饮水量为1700毫升,女性为1500毫升。专家建议,应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在选择饮用水时,应优先考虑富含天然矿物质且钙镁比例适宜的水源。
饮用水的安全与健康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通过了解《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关键指标,我们不仅能更好地判断饮用水的安全性,还能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最合适的饮用水。让我们从关注每一滴水开始,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