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识别反社会人格者:特征、行为与防范指南

创作时间:
2025-01-22 04:53:4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识别反社会人格者:特征、行为与防范指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人,他们表面上可能很友好,但实际却可能是在利用我们的信任。这些人可能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反社会人格者”。反社会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简称ASPD)是一种严重的人格障碍,其核心特征是缺乏良知和同理心,常常表现为侵犯他人权利、欺骗和操纵他人。了解反社会人格者的特征和行为模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伤害。

01

什么是反社会人格障碍?

反社会人格障碍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个体总是无视并侵犯周围其他人的权利。例如表现出暴力、鲁莽或者冲动,很少考虑他人的需求。ASPD通常在童年期发病,到十几岁或二十岁出头时完全表现出来,将近80%的反社会人格障碍者在11岁之前就出现了第一个症状,他们经常被报告有逃学、经常撒谎、偷窃、虐待小动物、故意破坏财务和持续地违反社会规范等品行问题,而被诊断为品行障碍的儿童青少年,有35%~40%在成年后被诊断为反社会人格。

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核心特征是“没有良知”。良知不是指某种具体的行为,也不是所谓道德的认知,良知关乎我们的感受,它是一种基于“情感依恋”的义务感。这种情感依恋的对象可能是另一个生命,包括动物、植物,也可能是一群人,有时甚至可能是全人类;而如果一个人脱离了对其他任何生物的情感联系,良知就不复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良知与我们称之为“爱”的情感密切相关。

因此,缺乏良知的反社会人格者,常常会表现出如下特征:

  1. 侵犯性:漠视和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是反社会人格者的普遍表现。他们很难遵守基本的社会规范,常常侵犯他人的身体或者精神、情感,违反法律直到造成更严重的犯罪。在反社会人格障碍者的眼中,他们只能看到自己当下想要得到的东西、立刻想做的事情,而丝毫不在乎会对他人造成影响。

  2. 欺骗性:对反社会人格障碍者来说,撒谎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常常反复撒谎,为了个人利益或者单纯为了享乐而欺诈他人。比如电影里的李苗苗,当小娜的父亲来寻找李苗苗时,他谎称“李苗苗他出门了”,甚至“好心”给小娜父亲递了一瓶有毒的矿泉水。像这样不使用真实姓名而使用化名,是反社会人格者的常见操作,他们改名的动机可能多种多样,包括逃避过去的责任,躲避曾被他们欺诈的人,或者是对法律的“戏弄”。

  3. 冲动性:反社会人格者经常在没有充分思考或考虑可能后果的前提下,迅速做出决定。某种程度上,“浪迹天涯”是他们一个恰当的形容词,他们喜好没有任何目标的、没有任何缘由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而不是在工作、家庭和各种社会角色的责任中处理日常琐事。逃避这些责任的过程会让他们获得一种“流浪”的刺激感。

  4. 攻击性攻击和暴力是最令人感到不安的症状,但不是所有的反社会人格者都有攻击行为。轻微的情况下,他们可能只是易怒和充满敌意,偶尔会突然的、不可预测地发脾气;但严重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会因为一些很小的纠纷而反复斗殴,或者实施有计划的虐待行为,例如虐待动物、霸凌他人或者家暴。

  5. 不敏感:他们的不敏感指的是缺乏对他人需求的认识和考虑,全然不顾及自己或他人的生命安全。他们为了享乐或者寻求刺激,可以不惜与任何人进行恶意竞争,进行不安全性行为或者其他高风险活动。他们在有着更高犯罪率的同时,也更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和死亡。

  6. 不负责任:反社会人格者的不负责任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工作上,他们更有可能迟到、无故缺席,频繁更换工作或者突然辞职。人际关系和家庭生活上,早婚、不忠,继而分居和离婚是很普遍的现象,研究者发现反社会者倾向于和同样不稳定的伴侣交往,这可能也是造成关系困难的原因之一。另外,反社会者往往是不称职的父母,像是韩剧《黑暗荣耀》里东恩的母亲,为了一笔钱全然不顾女儿的死活,反社会父母更有可能虐待、忽视自己的子女。

02

如何识别反社会人格者?

反社会人格者的识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行为观察:注意其是否频繁违反社会规范,如撒谎、欺骗、侵犯他人权益等。他们可能在初次交往时表现得非常友好和理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显露出真实面目。

  2. 情感反应:观察其是否缺乏同理心,对他人感受漠不关心。他们可能在伤害他人后毫无悔意,甚至以此为乐。

  3. 冲动性:看其是否容易发怒、冲动,且不考虑后果。他们可能在小事上就表现出极端的反应,缺乏自制力。

  4. 责任感:注意其是否经常逃避责任,缺乏羞耻感和内疚感。他们可能在出现问题时总是推卸责任,将过错归咎于他人。

  5. 社交模式:反社会人格者善于伪装和操纵,可能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得非常迷人,但实际是在利用他人。他们可能通过甜言蜜语或小恩小惠来获取信任,以便更好地控制和利用对方。

  6. 一致性:观察其言行是否一致,是否经常自相矛盾。他们可能在不同的人面前表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以便达到自己的目的。

  7. 历史记录:了解其过去的言行和人际关系,是否有类似的行为模式。反社会人格者的特征往往在青少年时期就已显现,如逃学、偷窃、虐待动物等行为。

03

如何防范反社会人格者的伤害?

  1. 提高警惕:对过于完美或可疑的言行保持怀疑,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或新认识的人。在建立信任之前,多观察其行为和反应。

  2. 保护个人信息:避免泄露敏感数据,如银行账号、身份证号等。反社会人格者可能利用这些信息进行欺诈或身份盗用。

  3. 学习常见骗术:了解常见的诈骗手段,如电信诈骗、网络欺诈等,增强识别能力。遇到可疑情况时,及时向相关部门求助。

  4. 保持理性:在交往中保持理性,不轻易被情感操控。如果发现对方有反社会人格的特征,及时保持距离,避免深入交往。

  5. 建立支持系统:与可靠的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遇到问题时及时寻求帮助。不要轻易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6. 专业帮助:如果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可能受到反社会人格者的伤害,及时寻求心理咨询或法律援助。专业人士可以提供更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反社会人格者虽然善于伪装,但通过仔细观察和了解其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和防范。在与人交往时,保持理性和警惕,保护自己免受伤害。记住,善良是美德,但保护自己同样重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