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抢票攻略:避开法律陷阱
春运抢票攻略:避开法律陷阱
随着2025年春运即将来临,许多人已经开始着手抢票。然而,在紧张的抢票过程中,你是否清楚其中的法律注意事项呢?比如,退票费的规定是否合理?抢票“加速包”真的能提高成功率吗?本文将为你揭秘春运抢票中的法律陷阱,让你在抢票的同时也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春运时间安排和购票时间节点
2025年春运时间为1月14日至2月22日,共计40天。按照目前火车票提前15天开始发售的规则,2024年12月31日开售春运首日即1月14日的火车票,2025年1月14日开售除夕即1月28日的火车票。
退票费规定是否合理?
根据相关规定,铁路旅客运输合同从售出车票时起成立,至按票面规定运输结束旅客出站时止,为合同履行完毕。退票费的收取是基于合同单方解除而制定的违约金规则。
例如,小王为回家过年提前14天抢返乡火车票,但临时有事无法按约乘车,提前在出行前两天准备通过12306平台办理退票手续,结果发现被铁路公司收取了退票费20元。小王认为,退掉的车票在发车前已被其他乘客买走,没有给铁路公司造成任何损失,而自己在春运高峰期间为抢到车票付出许多精力,退票规则加重了自己的责任,应该无效,铁路公司不应该收取手续费!
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铁路部门约定的退票时间节点外化而客观,对所有旅客一视同仁,根据不同的退票时间而收取不同比例的退票费有其合理性。退票规则虽系铁路公司单方制定的格式条款,但相关退费办理手续和内容均通过12306官方网站及官方app等形式进行公示和提醒,铁路公司已采取合理方式尽到提示旅客注意的义务,不存在法定无效情形。当旅客退票行为系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而自主自愿作出时,铁路部门依约遵照退票规则收取退票费合法合理。
抢票“加速包”真的能提高成功率吗?
小王退票后准备重新购买返乡火车票,发现某app抢票平台广告宣传的“加速包”声称能极大提升抢票成功率,于是花费30元购买购票“加速包”准备抢票。虽然最终抢到票,但小王发现购买结果竟然显示是通过12306官方候补通道兑现,这意味着“加速包”欺诈吗?
抢票“加速包”不构成欺诈消费者!一方面,旅客在app平台购买票务公司即提供车票预定服务的运营方的“加速包”预定火车票时,旅客与票务公司之间成立网络服务合同关系。在app平台已以显著方式在多个购票环节向告知旅客真正的票务公司的情况下,app平台运营方不存在误导旅客的情况。另一方面,根据12306官方信息,候补通道兑现顺序以提交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序,抢票速度直接关系着抢票结果,关乎候补通道排位顺序,亦直接关系抢票结果,换言之,“抢票成功率”本就存在不确定性。票务公司提供的预定火车票服务,或由12306官方候补通道兑现,或由余票监控通道兑现,包括两个渠道的抢票服务、智能抢票服务以及进入候补通道后继续的余票监控服务等,如在车次座席、抢票截止时间、车次(临近车次、中转车次、同车次分段行程等)等方面提供较多选择,均属于火车票代订服务内容,且均需借助于12306平台来实现。因此,旅客最终通过何种路径购得车票取决于相关各种因素,不能因最终通过12306官方候补通道兑现车票的结果去倒推票务公司未提供服务。
值得提醒的是,“铁路12306”从未授权任何第三方平台开展销售、代购火车票等服务,与第三方平台无合作关系。旅客应做好提前规划,关注官方渠道,采用多次尝试购票、考虑非热门车次或时间等灵活方式购票。
第三方购票平台有哪些风险?
铁路12306平台是中国铁路面向社会提供互联网票务服务的唯一官方渠道,从未授权任何第三方平台发售火车票和办理火车票相关业务。通过第三方平台购票,不仅会遭遇附加费、捆绑销售服务等“陷阱”,还存在个人隐私信息泄露风险、资金安全风险,直接损害广大旅客的出行权益,提示广大旅客一定要通过铁路官方渠道购票,认准铁路12306平台(包括域名为12306.cn的“中国铁路12306”网站以及“铁路12306”APP等客户端),同时确认票款的收款方为“中国铁路网络有限公司”,避免后续退票、改签时无法收到应退款项。如旅客遭遇此类问题,可以向国家有关部门举报。
如何安全购票?
- 使用官方渠道:通过铁路12306官网、APP或车站售票窗口购票,避免使用第三方平台
- 关注放票时间:提前15天开售,设置闹钟提醒
- 使用候补购票功能:在12306平台设置候补订单,系统会自动为您抢票
- 尝试中转方案:如果直达车票售罄,可以选择中转路线
- 保持联系方式畅通:购票时使用的手机号需保持开机,以便接收重要通知
常见购票陷阱有哪些?
仿冒12306网站:诈骗分子会建立虚假购票网站或APP,通过搜索引擎广告或社交媒体进行推广,再以网络“钓鱼”的方式进行诈骗。这些网站在页面布局、域名上与12306官方网站非常相似。一旦消费者在这些虚假平台上输入个人信息和支付信息成功购票之后,诈骗分子就能窃取这些信息,进而盗取资金或进行其他犯罪行为。更有诈骗分子直接使用虚假网站并声称有"打折票""百分之百有票"等虚假宣传信息,等受害人上当以后再以信息不全等理由要求受害人上传身份证、补全银行卡账号、密码等重要个人信息,然后骗取钱财。
机票退改签骗局: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的机票订票信息,在受害人出行前,通过电话、短信冒充航空公司或民航局的工作人员,发送诈骗短信或拨打诈骗电话。当骗子准确报出受害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航班号、起飞时间等信息,受害人可能会打消疑虑,再加之骗子善于选择行骗时机,常选择节假日前、寒暑假期间或年底出游、返乡时间节点,利用受害人对于“打破出行计划”的恐慌心理,从而更容易听信诈骗分子的谎言。在获得受害人信任后,骗子会以“转账验证账户安全”“转账确保理赔通道畅通”等借口继续引导受害人。首先,把受害人引导至虚假的“xxx航空公司”钓鱼网站,并输入银行卡、密码等信息,从而实现盗刷。接着,骗子通过“屏幕共享”的方式,“偷窥”受害人输入的银行卡账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随后直接转走资金。
“黄牛”倒卖车票:诈骗分子伪装成“黄牛”倒卖车票是常见的诈骗手段。诈骗分子往往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虚假的“车票代购信息”,吸引有购票需求的人群,再用虚假订票截图骗取乘客票款和代购费。首先他们借助一些火车票合成器小软件,生成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火车票”,但是在扫描二维码后根本查不到该车票的任何信息;然后再将这些虚假的订票截图,发送给急需订票的乘客,骗取乘客的信任;待乘客以高于原价的价格向“黄牛”支付完“票款”及“代购费”后,这些假黄牛早已逃之夭夭,等到乘客发现自己被骗时,已为时晚矣。
实用购票建议
- 提前规划行程:避开高峰期购票,关注放票时间以提高成功率
- 使用积分兑换:累积会员积分可用于兑换车票,节省费用
- 保持联系方式畅通:购票时使用的手机号需保持开机,以便接收重要通知
- 尝试中转方案:如果直达车票售罄,可以选择中转路线
- 使用候补购票功能:在12306平台设置候补订单,系统会自动为您抢票
通过12306平台购票时,务必仔细阅读相关条款,避免不必要的纠纷。让我们一起从容应对春运抢票大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