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穿上国产“跑鞋”:首列整列装用国产车轮复兴号成功运行
中国高铁穿上国产“跑鞋”:首列整列装用国产车轮复兴号成功运行
2024年元旦,随着G364次复兴号长编组动车组从武汉站驶向天津西站,中国高铁迎来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这是国产高铁车轮首次实现整列装用载客运营,标志着中国高铁正式迈入车轮国产化的新纪元。
作为高铁日行千里的“跑鞋”,高铁车轮的技术要求极高。据宝武集团马钢轨交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师鲁松介绍,国产高铁车轮重300多公斤、直径近1米,其制造精度达到了惊人的水平:轮辋内部缺陷直径不能超过1毫米,车轮精镗孔精度偏差不超过半根头发丝,钢中氧、氢含量分别控制在百万分之十五和百万分之一点五以下,还要能经受零下60摄氏度的低温冲击韧性检验。
为了攻克这些“毫厘”难关,马钢集团投入了上百名研发人员,进行了几十轮工业试验,获得了100多项专利。经过多年的努力,马钢集团成功突破了50多项关键技术,研制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车轮。2017年1月,马钢时速350公里高速车轮获得CRCC认证,成为国内第一家具备高速车轮商业化资质的企业。
国产高铁车轮的成功研制和应用,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垄断,提升了高铁的安全性能,也大幅降低了运营成本。目前,马钢集团的高铁车轮不仅在国内高铁上广泛应用,还出口到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现了中国高铁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展望未来,国产高铁车轮还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中国高铁的持续发展和“走出去”战略的推进,国产高铁车轮将迎来更大的市场需求。同时,马钢集团正在参与新一代时速400公里高铁车轮的研发工作,继续为我国高铁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从“追赶者”到“领跑者”,中国高铁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完成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华丽转身。国产高铁车轮的成功,是中国高铁技术创新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随着“十四五”规划的深入实施和“交通强国”战略的持续推进,中国高铁必将续写更多精彩的“中国故事”,为世界高铁发展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