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Medicine:DBS监测发现强迫症特异性神经特征
Nature Medicine:DBS监测发现强迫症特异性神经特征
美国德克萨斯儿童医院和贝勒医学院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通过DBS(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对大脑活动的连续监测,发现了强迫症(OCD)新的生物标志物。这种生物标志物可能彻底改变人们对强迫症的理解和治疗。
强迫症是一种常见且致残的心理健康疾病,影响全球2-3%的人口。仅在美国,就有大约200万强迫症患者。在严重病例中,患者会花费大量时间进行重复的、看似毫无意义的强迫行为。
虽然心理治疗和药物对大多数强迫症患者有效,但大约20-40%的严重强迫症患者对这些常规治疗有抵抗力。近年来,DBS治疗已被用于调控强迫症症状相关的大脑特定区域的神经活动。大约三分之二的药物难治性强迫症患者在DBS治疗后有显著改善。
研究显示,DBS针对腹侧纹状体(VS,Ventral Striatum)及其邻近的囊状白质腹侧囊(VC,Ventral Caudate)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效率大约在66%左右,并且已经获得FDA的批准。
这项研究的目标是找到一个可靠的神经生物标志物,在进行DBS管理期间指导并远程监测患者症状的变化。研究目标范围在theta(4-8 Hz)到alpha(8-12 Hz)低频振荡。性能最好的特征——低频 (~9 Hz) 功率的每日可预测性——在症状严重的状态下最为突出。
图1:VS记录在OCD患者中显示窄带~9Hz功率特征
研究涉及12名符合DBS手术标准的严重强迫症患者。研究者在VC/VS区域双侧植入了DBS电极,并植入了美敦力PerceptPC脉冲发生器,其不仅可以提供刺激,还可以记录神经活动。在8例临床随访时间超过6个月的患者中,5人(62.5%)对DBS有反应(减少≥35%)。
图2:VS神经活动的时间动力学反映行为表型和临床状态
由于DBS参数调整与强迫症患者症状变化之间的关系不一致,因此针对强迫症患者的DBS程控具有挑战性。新出现的治疗反应的早期神经生理生物标志物,将提供非常丰富的信息,可以帮助指导治疗的实施,从而揭开强迫症DBS编程过程的神秘面纱,并使更多的临床医生和患者更容易获得治疗。